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突围九问”我来答:浮起来的“终止符” 沉下去的“快进键”

时间:2022-02-23 09:14:11      字体:  打印  播放

由县教育局、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的“教育杯”《“突围九问”我来答》大讨论有奖征文活动,自2月13日发起征稿以来,受到广大网友的关注,踊跃来稿。经遴选与主题契合度高的优秀作品逐期刊登,敬请关注。

征文来稿展播(二)

浮起来的“终止符”  沉下去的“快进键”

——《突围九问》之作风建设面面观

作者:邓祖奎

新年之初,我县全面启动“突围九问”谈心谈话工作,这是县委、县政府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创举。“突围九问”探根溯源,触及心灵,是干部思想深处的一次灵魂拷问,是党员干部政治信念的一次洗礼,更是党员领导干部行为规范的一次净化。敝以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治理沉疴,需下猛药,应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祛除作风建设的顽疾。

三表征:作风恶习“一息尚存”

当前,干部作风陋习难改,痼疾难除,仍存在三大怪象:

在职不明职不惜职不再职。主要表现为:一是职责不明确。在实际工作中,不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更不清楚怎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当糊涂人或糊涂官;二是职权不珍惜。没有惜职之心,更没有爱岗之情,把职务当成挥霍的筹码,随心所欲,没有边界;把职权当成私有财产,肆意妄为,为所欲为;把职业当成副业,慵懒散漫,敷衍了事。三是职务不再任。本在工作岗位,无职务了,无官一身轻,只为工作而工作,人生到头,退休便褪了色,退位便失了志。

遇事不想事不揽事不做事。主要表现为:一是不想事。不思考事情,不想事情,更不过问事情,对于份内份外的事情,一概视而不见;二是不揽事。不主动做事,也不承担事,躲避推诿,“打太极”“踢皮球”,遇事讲客观、摆困难;三是不做事。遇事以“要求严了”为借口,宣称“干事就难免犯错,不干事才不会违规”,“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当甩手掌柜,做敲钟和尚,甚至连钟都不敲。

有责不履责不尽责不担责。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其位不谋其政,办事拖沓敷衍、遇事推诿扯皮,“履责”变“推责”、务虚不务实,见到问题躲着走、碰见矛盾绕着行,出了问题就“甩锅”,上推下卸、出工不出力、在岗不在状态;二是工作标准不高、自我要求不严,履行职责不到位,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选择性不作为、习惯性慢作为,粗枝大叶、自由散漫、消极萎靡,新官不理旧事,甘当不思进取的“老好人”、贻误事业发展的“太平官”;三是工作中怕失误、怕风险、怕越位、怕背包袱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信奉“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不想负责、不敢担责,议而不决、抓而不紧、执行不力,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三利剑:作风建设“风清气朗”

以一孔之见窥作风建设之举,应三管齐下,三把利剑斩断毒源。

釜底抽薪:突出三大重点“断根”。一是抓住人。抓住人这个关键,尤其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才是从根本上扭转作风建设的关键所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必须引导和教育党员干部在政治理论、理想信念、教育观念、管理理念、思维方式、工作思路乃至自身修养等方面,进一步学习、改进、加强和提高;二是紧要事。在干事中体现作风,在实践中检验作风。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积极性,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对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一项一项来抓、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来破,做应该做的事,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纵深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好的作风融入到具体的事务之中;三是明晰责。明晰岗位职责,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的权力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科学配置资源,厘清职权边界,防止因职务重叠而发生的工作扯皮现象。

堵源截流:健全三项机制“清源”。一是健全跟踪问效机制。有部署有安排就应有结果有落实,否则就是“一纸空文”。加强作风建设,应强化过程管理,初始有计划,节点有重点,过程有监管,同时,将工作明确到岗位、细化到节点,建立健全巡检督导“回头看”机制,不定期“杀回马枪”,通过跟踪问效,推动工作落实;二是健全督办督查机制。强化大局意识,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有计划、有重点的对重大决策、重点工作、重点问题进行督查督办。坚持深入实际,全面、准确了解情况,客观真实反映工作情况。按照“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类事项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确保各项决策有效落实,确保整体工作有序推进;三是健全追责问责机制。坚持实事求是、责罚相当,区别不同情况,综合运用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等多种方式实施责任追究,高悬问责利剑,严肃追责问责,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同时,注重组织关怀、注意区分干部出现问题的原因,切实保护干部积极性,构建容错纠错实施办法,将严管与厚爱落地落实。

久久为功:完善三项体系“固本”。一是完善有始有终有序的程序化体系。遵循客观规律,总结成功经验,科学编制和确定加强作风建设的路径、步骤和流程,建立健全和完善高效统一、规范有序的程序化运行体系,促进作风建设的标准化、流程化和规范化;二是完善有奖有惩有效的绩效化体系。结合实际,科学设立绩效考核指标,优化评估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绩效考核的内在潜力,使绩效化体系成为强化工作目标、改进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任务落实的有力武器;三是完善有章有节有理的制度化体系。认真总结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成效,针对普遍性问题以及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修订一批制度、出台一批制度,推动建立职责清晰、体系严密、权力规范、运行高效、落实有力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