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养殖能人”谌德珍的“开门红”

时间:2022-01-20 03:18:51      字体:  打印  播放

在新洲镇潭口村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她用励志点亮人生,用创业脱贫改变命运,在“希望的田野”上放飞梦想,演奏了一曲创业致富的嘹亮凯歌。她就是谌德珍。

微信图片_20220120031639

今年51岁的谌德珍,是潭口村的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28年前,谌德珍与同村小伙谢传林结了婚,谢家摇摇欲坠的三间破土房成了他们的新家,白手起家,谌德珍和丈夫努力种地,可是山高地薄收成不好,几年下来日子还是没什么起色,上有老,下有小,东拼西凑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面对既不占天时,也不占地利的家,夫妇毅然乘上南下的列车,去广州寻找新的生活道路。

在广州,谌德珍当过餐厅服务员,进过工厂当过流水线工人,每干一行都得心应手,收入较为满意,通过几年的打拼,他们有了一点积蓄,也有了一定的生活底气。 

2016年过完春节,在广州打工多年的湛德珍决定留在家乡自己创业。2016年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看好猪肉市场的谌德珍萌生了养猪致富的念头。为什么会选择养猪?谌德珍的理由很简单,自小生长在农村,家里年年都会饲养几头小猪仔,用她的话说,对于养猪,她从小耳濡目染。

2017年初,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的指导下,利用多年积蓄和精准扶贫小额金融扶持贷款的5万元,谌德珍盖起了1200平方标准化猪舍,两口50立方的化粪池,引进了种猪5头,母猪100头,开始了走自繁自养滚雪球式的养殖致富之路。可是,好景不长,2019年,由于生猪价格的持续下滑以及饲养成本的增长,加上她没有经验、缺乏技术,养殖场游走在倒闭的边缘。开弓没有回头箭,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驻村工作队及县畜牧局技术员给予她技术指导,帮助她找销售,给她联系外赴学习考察的机会,经过半年的学习终于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更增加了她继续奋斗养殖的信心。

微信图片_20220120031642

2020年,利用创业就业扶持资金贴息贷款35万元,她又扩建了厂房2000平方,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猪品种、统一疫病防控的要求,不但从选址、设施条件配套到生产管理、饲料、水质、污类处理等环节实行标准化,同年成立了水黎沟特色养殖合作社。通过几年的努力,生猪存栏已达400余头,种猪110余头,年出栏生猪100余头,出栏猪仔1000余头,年收入80余万元。

微信图片_20220120031645

如今,谌德珍的养猪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成为科学养猪的行家,也盖起了小洋楼,本村和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慕名前来向她学习经验。无论多忙多累,只要有上门求学的老乡,谌德珍总是热情的把村民招呼进屋,沏上好茶,耐心听诉求,细心讲方法,共同探讨养殖经。有的村民,来一次没学会又来第二次、第三次,她从不厌烦;有人记不住要领、老忘记重点,她就写在纸上让别人随时翻阅;有人说她傻,几年摸索出来的经验,怎能白白教给别人呢,这经验也是本钱啊。谌德珍却笑着说:“我能有今天,能过上好日子,首先要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政府对我的帮助,我也想帮大伙一把,大家都富起来才是我最大的愿望”。

微信图片_20220120031648

新年孕育新希望,谌德珍对自己的养殖事业也牟足了劲,她深知“幸福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2022年,她计划修建猪肉加工车间,制作熏腊肉,打造养殖、屠宰、深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实现养殖产业更一步发展壮大。(雷胜利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