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建设好家庭、涵养好家教、传承好家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落地生根,在全省各市(州)广泛推荐的基础上,湖北省妇联、湖北省教育厅、湖北省文明办联审联评公示后,确定了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江欣苑社区居民委员会等30个单位、机构为“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
十堰市有4个地方上榜其中,竹溪县文化馆入选!
2021年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名单(30个)
十堰市(4个)
竹溪县文化馆张湾区花果街道六四社区孝德馆竹山县宝丰镇龙井村妇女儿童之家十堰一丢城市书店
竹溪县文化馆
竹溪县家风文化展厅创建于2016年。自2012年开始,为解决农村道德滑坡、陋习难改、公共意识差、乡风日下等问题,竹溪县即以“立家规、传家训、重家教、正家风”为主题,以“立、传、访、评、进”为基本方法,以家庭教育为突破口,以传统文化对接现代文明,持续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探索出一条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新路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于2016年在县文化馆创建了家风文化展厅。
启教后昆,润物无声。竹溪人的家风传承自有其坚韧的内在逻辑,有一整套约定俗成的独特仪轨。几乎每个家族都有传承久远的族训或某一位先祖留下的教诲,许多家庭都会遵循着家训或先人遗言处事、治家。诚信、勤劳、正直、善良、节俭、清廉……一点一点地把它们排列下来,便组成了竹溪人代代相传的根性,这些传承有之的公序良俗,无疑对今天我们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2012年以来,竹溪启动“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将传统家规的价值遵循赋于新的时代内涵。这种尝试和探索,既体现了中央精神和省市要求,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道德诉求,有力的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土化、具体化。
“家风祖事以述继,春露秋霜而偕臧。”至此,我们开始收集谍谱家乘,老什旧物,创建竹溪家风文化展厅,以此追述家风历史,记录文化变迁,树立楷模典范。当然也由于时间仓促、人力有限, 只能诠释家风文化一隅。故期待更多的人关注家风文化,身体力行, 推己及人,成风化人。鲁迅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如此,家风文化展厅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礼记大学》云:“古人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明太祖朱元璋说:“治天下者修身为本, 正家为先。”所谓“齐家”“正家”,就是治家。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家不治则无以治天下,这是人们所共知的真理。
我国社会素有重家的传统,要治理好一个家使家庭有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所以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宗规》《家规》《家范》《家训》《家戒》等各种明确的、要求全家甚至全族共同遵循的治家规章,我们一般把它称为“家训”。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明成化十二年,割尹店而建立竹溪县制,当时移民人口比重特别大,九社占其八社。这么多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入籍竹溪后都能安身立命,各得其所。人们自然十分看重修谱问祖之事,这是历史的必然。“追远见民德之厚,仁民爱物,始于亲亲;木本水源,相承继继”。《中庸》说:序昭序穆,《尧典》曰:以亲九族。
竹溪有多个家族延续着续家谱、立家规、传家训的习俗。以德立身、耕读传家、孝德至上成为寻常百姓追求的家教准则。
近年来,我县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深入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的活动。首先,组织专班开展家风文化寻根活动,通过走访探源、查阅祖传家谱、挖掘孝德故事,揭秘兴家历程,整理编辑了《竹溪县家规族训辑略》。从近万条家训中,甄选、修订100余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相融的特色家训,建立了以慈孝为重点的家规家训数据库,在媒介发布分享,让“百家训”遍地开花,以家训文化自信激发守德尽责的行为自觉。其次,坚持以“慈孝”为道德原点,建立起“孝、勤、礼、德、信、善”等人文六德,按照“人立言、家立规、族立训、村立约”的要求,分层分类予以确认和推进。积极探索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方法,通过续好一本谱、挂好一批匾、树好一面旗、演好一台戏、搭好一个台、走活一盘棋等多种形式,开展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架起传统美德与核心价值观相融的桥梁,推动了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千家万户。
竹溪县家风文化展览厅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是竹溪县家风文化建设和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的一个缩影。它将传家规、立家训、重家教、正家风,传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成风化人,建立文化自信,打造精神道德高地等一系列的内容以图文加实物的形式进行展示,文字精彩洗练、图片典型艺术,实物古老厚重,整体设计独具匠心,既赏心悦目,又内涵丰富。所以建成开放以后立即就成了人民群众追捧的场所和热心打卡之地。或是有备而来,或是茶余饭后,但见三三两两的人群,大人带着孩子走进展厅参观,有的当场就对孩子进行“庭训”……县上每逢来客或领导莅临,该展厅也是必到之处,时至今天,它已成了竹溪县家风文化的一大特色和品牌亮点,不但促进着本县的家风文化建设,而且影响到周边的地区及我市的其他县市区,赞赏之余纷纷效仿。
竹溪家风文化展厅大致说来,为一厅七个单元:习近平总书记论家风、敬祖守家、耕读传家、诗礼兴家、厚德立家、慈孝治家和修身齐家,外加一个中堂——“竹溪家风赋”组成。
习近平总书记论家风:该单元摘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对家风的重要论述,是展厅的亮点。
敬祖守家单元
序言说明中追溯了竹溪先人创业安家的艰难和守业发展的不易。简述了竹溪优良家风形成的历史过程及留存至今的文化遗产。纵观古今发展史,竹溪因移民而立,移民生活影响了一代代竹溪人,形成了具有移民特质的竹溪地域文化。譬如方言,从口音上分,竹溪有水坪话、丰坝话、四川话、湖南话,等等。全县十五个乡镇,乡音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小到一声方言称谓,大到社会发展,移民文化影响了竹溪的方方面面。而竹溪的家风文化,也具有鲜明的移民文化特点。比如提到山区,人们往往容易将它与愚昧、落后连在一起。但竹溪,是个例外。因为竹溪是移民县,我们的先祖是明清时的移民,大都是来自视野开阔、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江南,先祖们不仅人移居到竹溪,同时他们也带来了故土的先进文化。所以,竹溪虽地处偏远,但精神文化并不落后。
在竹溪几乎每家、每族、每姓,都有自己的家训。望族大姓都有自己的宗祠,比如该单元中图文上墙有代表性的敖家祠堂、甘氏宗祠、郭氏宗祠,现今犹存,成了竹溪人的骄傲。上墙的还有湖南会馆,代表着当初江西会馆等一批会馆的辉煌。
先贤遗风
部分介绍了竹溪近代几位在相应领域都做出了杰出成就的名人:何氏三杰之一的何恐、何立人,追随共产党一心干革命的陈念夷、汤镛、甘凯堂等。
耕读传家单元
由农俗钩存、家风故事、家规撷英等组成。竹溪自明成化十二年置县,五百余年间有过五次大的兵火洗劫,百姓饱受家园遭毁之苦。面对灾祸,我们的先祖,不惧苦难,家园屡毁屡建,从未停顿过前行的脚步,充分表现出了自强不息的坚持精神。据清同治版《竹溪县志》记载,竹溪县在明清两代年间,仅建御防兵匪的寨堡就多达60处。而这种坚持都是与优良家风分不开的。要活命生存,耕种是第一要务,而要活得精彩活得更好,读书就必不可少,所以饱受苦难的竹溪先祖将耕与读就作为了传家之宝。
农俗钩存部分即竹溪农村传统文化的主体——农耕文化的介绍,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等农俗典范;家风故事介绍的是竹溪当代孝老爱幼、勤俭持家等感动乡里的竹溪故事,平凡中尽显伟大;家规撷英是各家族家规的精华摘录,体现的是孝、勤、礼、德、信、善……
诗礼兴家单元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家风文化,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该单元通过反映竹溪诗礼兴家的典范,家风文化新时期的新发展,讲述和谐家庭的幸福故事,传播优秀文化与社会正能量,进一步提升竹溪的家风文化自信,赞美竹溪快速进步的新文明,及与时俱进的新进步!
厚德立家单元
介绍了竹溪传承家规、弘扬家风部分,全民参与、文明家风部分,文化搭台、和畅惠风部分,推动发展、强县春风部分等内容。展示了竹溪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乡镇家风文化成效,搭好一个台,演好一台戏,彰显文化育人魅力,走活一盘棋,分层分类拓展推进等有力措施。
慈孝治家单元
摘录了慈孝文化名言警句,介绍了竹溪几位代表性好人的感人事迹,宣传了他们大爱无疆的高尚品德,显示了优良家风对竹溪人的教育作用与影响。
修身齐家单元
摘录了陈氏、余氏、尹氏、王氏、柯氏、孙氏、沈氏、敖氏等竹溪大姓氏的家训。这些家族的家规、家训,没有口号、没有官话套话,非常实朴、直白,针对性强,实用。这些家训,集中反映了我们先祖在移民社会中的处世观,为人观,也随着家族的代代传承,成了竹溪人在多变社会中生存的法宝。
综观这些家族的家训,我们发现,这些家族在处理家庭关系、宗族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他们有趋于一致的价值取向,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家庭成员之间强调团结友爱,要求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二是宗族间强调“和”,要求“勿以尊凌卑,以强凌弱”,做到“和族里”,互帮互助;三是人要“善”,强调做人要仁孝,做到 “仁爱、诚信、忠义”。这三方面的价值取向,是竹溪家训文化的核心,也是竹溪家风的主旋律。
此外,竹溪家风文化展厅里还有竹溪家风赋、乡野童趣、节庆民俗等方面的图文介绍,以及家风方面的楹联、匾额图片等内容,它们巧妙的点缀其间,辅助其他单元。
总之,竹溪家风文化展厅整体来看,古朴典雅而又有现代感,内敛庄重而又不失大气,透亮的玻璃展柜里陈列着竹溪各个姓氏家族的新老家谱,从古代的木刻线装到现代的铅印,一本本的叙说着竹溪家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薪火相传,还有一本本的古老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等国学经典,无不彰显着竹溪家风文化从中国大历史的纵深处走来,已渗透到我们的肌肤与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当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