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晚9时,顶着凛冽寒风细雨,记者来到竹溪县疫情防控关垭子值卡点,远远便看见3名值守人员坚守在执勤岗位上。
关垭子地处秦楚边关,位于湖北省竹溪县蒋家堰镇与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交界处,是鄂陕两省分界岭,346国道过了这座城关洞口,就由陕西省进入了湖北省。
在陕西省未暴发疫情时,两省群众往来频繁。可自西安疫情发生后,为阻断疫情,这条原本连接两省群众的“友谊路”被设立了省际疫情防控卡口。
“您好,请问您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请先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
“请测量一下体温。”值卡的医务人员余海东和同事拦住了一辆小车,认真检查、登记信息,一丝不苟、忙而有序。
“辛苦你们了,这么冷的天,还在外面执勤,谢谢你们。”一位刚刚通过检查的驾驶员,临行前跟余海东道别。
检查完毕放行后,余海东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路边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一同值班的吴风良给他递上了毛巾和热水。攀谈中得知,余海东是在2021年12月19日来到卡口值守的,每次通宵晚班对体力也是个巨大考验。他说:“坚守卡口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值夜班虽然很辛苦,但有困难得想办法克服,大家齐心协力,站好每一班岗,才能战胜疫情。”
竹溪县位于鄂、渝、陕三省交界的秦巴山区,西接陕西省平利、镇坪、旬阳三县,南交重庆市巫溪县。特殊的地理位置让疫情防控形势更加复杂,加之近来陕西省疫情“吃紧”,返乡人员增多,竹溪县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强省际边界交通卡口的排查管控,共设立蒋家堰关垭子、蒋家堰高速出口、泉溪坝溪河、鄂坪界牌沟、鄂坪梓桐垭、丰溪界梁、源茂林场菜籽坝、十八里长峡长岭沟等8个省际交通卡口,守牢入鄂通道,堵住输入风险。
冬夜漫漫,寒意渐浓,记者忍不住打了个寒战。一阵凛冽的寒风,打破了夜色下寂静而清冷的关垭卡口。
黑暗中,一束灯光刺疼了记者的眼睛,卡口处驶来一辆货运车辆。余海东仔细检查司机的健康码、行程码等,他的护目镜上布满了雾气和雨水,为了保证视线,他在检查时不得不把头抬得高高的,试图从雾气和雨水的空隙中看清每个细节。
经了解,驾驶员胡先生是湖北南漳县人,开货车从陕西安康市拉石料运往竹溪县鄂坪乡。他白天在安康市做了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为了不耽误时间,晚上连夜赶路运往鄂坪乡。借助微弱的灯光,吴风良一边登记驾驶员的信息,一边对记者说道:“虽然晚上过往车辆相对较少,但我们不能偷懒打盹、不能掉以轻心、不能漏掉一辆车和一个人,要是因为我们的疏忽导致陕西疫情漫延到湖北、到竹溪,那责任就大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外守内控,守住了省际卡口,便守护住了湖北民众防控疫情的第一道防线。”对话间,余海东一席“官方又高大上”的话语,引得我们哈哈大笑,划破了冬夜的寂静。
“夜深了,也没什么人和车辆了,要不去休息一会儿吧。”记者提议。
“不行,即便守无一人一车,也不能犯困脱岗!”
“困吗?”
“说不困那是假的,通常为了解乏解困,没有行人车辆的时候,我们几个值守的同事会聊聊天,讲讲彼此的家庭生活、讲讲笑话。”
“觉得苦、累吗?”
“不会,我们觉得很值得,很有意义,但就是有点亏欠老婆和孩子……”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记者打开手机,此时已是凌晨1时20分,显示温度是零下6摄氏度,雨越下越大,帐篷外的灯泡在风雨的吹拂下不停地摇曳。
记者不禁裹紧了棉衣,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急切地期盼黎明的来临。
8日上午8时,余海东等和前来换班的同事进行了工作交接。他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今日任务完成,我先回家好好补个觉,明日再战。”
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国阻击战,像余海东一样,千千万万个防疫抗疫人员,他们是战“疫”全局中不可或缺的战士。
秦楚边关的坚守仍在继续,直到迎接胜利的那一天。
记者:刘安西 余俊丽 王文彬
编辑:洪玲 龚臣 秦首东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