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政府工作回顾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较好地实现了既定目标,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五年接续奋斗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五年接续奋斗
产业发展竞进提质
01
农业基础稳步夯实
培植家庭农场9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43家;注册国家地理标志商标1个,认证“两品一标”6个,有机认证企业55家,获评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创建示范县。创成全国茶叶扶贫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
02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建成华彬芙丝水产业园、电子产业园和省级医药化工产业园
工业园区扩容至5.79平方公里,在园企业达到52家,在库规上工业企业34家、亿元企业6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
03
商贸旅游稳步提升
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超过50%,连续两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贡献单位。
建成秦巴电商产业园,搭建全国首个县级精准扶贫公益网站“老家网”。
荣获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建成龙王垭4A级景区,创建3A级景区10个,桃花岛夯土小镇获评全国旅游优选项目。
龙王垭
夯土小镇
竹溪荣获中国候鸟旅居小城、中国蒸盆美食之乡、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名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
五年接续奋斗
三大攻坚决战决胜
1、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330支工作队下沉一线,9057名干部结对帮扶。投入资金58亿元,发展产业基地41.2万亩、扶贫车间(作坊)3033个,易地搬迁5.8万人,危房改造2万户,教育、医疗、饮水安全等硬指标全面达标。7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6万户11.1万人全部脱贫,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荣获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县、全国医疗精准扶贫示范县、全国食用菌产业精准扶贫先进单位。
脱贫攻坚
2、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环保督察问题全面整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稳居全省前十,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落实禁渔令,实现巡河常态化,主要水体水质保持Ⅱ类标准以上。“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全面完成。建改厕所1.6万座,新建污水处理厂5座、垃圾处理场7个,精准灭荒16.5万亩,植树造林2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2.6%,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污染防治
3、风险防范稳控有力
严厉打击非法金融行为,严控违规举债,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应急救援能力持续加强。深化平安竹溪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风险防范
五年接续奋斗
发展活力更加充沛
1、重点改革成效显著
政府机构、国有农林场、综合执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等改革任务基本完成,财政绩效考核连续4年被评为“A类”。
2、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1090项依申请及公共服务事项中,371项最多跑一次,719项零跑动,基本实现“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减税降费14亿元,融资担保26亿元,市场主体达到24518户。
3、科技创新活力凸显
技改投资24.7亿元。新增省级“星创天地”7家,培育科技创新企业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3家,获评全省科技创新进位先进县。
4、对口协作不断加强
争取国家烟草局、北京密云区援建鸳鸯池水库、洛河国烟扶贫综合示范区、国烟有机农业产业园、密云小学等项目,到位帮扶资金4.4亿元。
5、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组建10大招商专班,打响招商“升级战”,芙丝矿泉水、广东百草堂、华兴新材料、台湾钰邦等169个项目落地竹溪。
五年接续奋斗
城乡面貌大为改观
1、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累计投资3.4亿元,改造老旧小区66个、背街小巷52个,改建供水管网702公里、污水管网138公里。东城新区、烧田片区、西关街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建成区达1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36%增至45%。
2、乡村建设持续发力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完成村庄规划215个。实施“满天星”计划,创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6个,建设美丽乡村和示范片区143个。改建农村电网1475公里,建设通讯基站1344个。
3、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投入资金33亿元,天泉路、天瓦路、长龙路、宽界路建成通车,王家山、古峰岭隧道顺利贯通,国省道、县乡路提档升级,公路总里程达到3960公里,乡镇通公交,村村通客车,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4、文明创建扎实推进
新洲、汇湾、天宝、向坝荣获国家卫生乡镇,中峰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竹溪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五年接续奋斗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01
社会保障全面加强
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2.7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低保,4100名特困对象得到供养,1.6万残疾人获得补贴,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工程在全省率先开展。建设保障房3000套,棚户区改造24100户。
02
民生事业长足进步
新改扩建学校(含幼儿园)78所,增加学位8020个,招聘教师1072人,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三馆一中心”建成使用,山二黄唱响全国戏曲百戏盛典和中国森林旅游节。竹溪获评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稳步实施,县医院门诊楼投入使用,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整体迁建,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03
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县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竹溪在全市率先解除封控。
第十九届政府工作谋划
今后五年的工作思路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乡村振兴为总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紧紧围绕县委“1234567”目标任务,全力建设全省山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绿色崛起示范县”,努力推动全县人民共同富裕。
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00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0亿元。
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是
突出城乡融合,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速推进农业发展。全域统筹城乡建设。全面涵养生态文明。
突出绿色崛起,全力实现经济倍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与区域发展布局相适应的绿色产业体系。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推进高水平招商引资。培育高质效产业集群。发展高品质服务业态。
突出民生普惠,奋力促进共同富裕。巩固脱贫成果。推进幼有善育。实现学有优教。促进劳有厚得。推动病有良医。致力老有颐养。加快住有宜居。保障弱有众扶。做到文有常乐。强化治有新效。
突出自身建设,致力打造务实政府。坚决做到依法行政。坚决做到诚信为政。坚决做到担当勤政。坚决做到廉洁从政。坚决做到创新施政。
2022年工作安排
全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主要约束类指标控制在省市确定目标以内。
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着力夯实发展根基
狠抓招商引资
紧盯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等重点产业链条,引进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力争全年引进3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引资超160亿元。
狠抓项目投资
抢抓政策机遇,围绕“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两新一重”、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项目,力争全年建设重点项目200个以上,完成投资150亿元。
狠抓国企改革
推进国企国资改革,组建企业集团,支持平台公司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多元化经营。
(二)持之以恒兴产业、壮实体,着力提高质量效益
提升农业质效
落实粮油稳产保供措施,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有机转换基地2万亩,改良土壤1万亩,建成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100家,力争引进养殖业龙头企业2家。发展“茶叶贷”,探索设立产业基金;改造老茶园2万亩,管护幼龄茶园5万亩,通过投资参股兼并等方式,整合一批茶叶合作社和小微茶企,组建茶业集团。发展生漆基地2.5万亩,建设生漆产业园、漆艺产业中心和文创基地。巩固发展道地中药材示范基地2万亩,引进中药材深加工企业。建设食用菌交易中心。坚持有机农业发展方向,力争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3个。
提升工业能级
实施拓园扩容工程,力争扩区1.5平方公里,坚持“亩产论英雄”,开展“满园强园”行动,分园分类引进一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做足“水文章”,积极招商开发美容水、母婴水等新产品,支持芙丝公司建设物流运输集散中心。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升级。力争全年“个转企”30家以上,“小升规”15家以上。
提升服务业水平
启动夯土小镇二期工程,推进游客中心、国际漆艺村、山泉溪舍等项目建设。办好药膳研讨会、楠木湖垂钓大赛、采茶文化节、美食节等文旅活动;打造孕产养、育教乐为一体的母婴生态闭环,壮大文旅康养、托幼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贯通县乡村物流体系,打造电子商务进农村升级版示范县。出台定向鼓励政策,引进大型商贸企业。落实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发行竹溪消费券,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争创全省“两业”融合试点县。
(三)一以贯之促改革、增动能,着力促进开放融合
优化营商环境
持续开展“清减降”行动,全面落实工程项目审批改革。落实“首问负责”,实行“首违不罚”。加快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优化镇村服务大厅功能,加快推进“帮办代办”,全面实行“综窗受理”,实施“双百2.0”行动,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融资担保“四补”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保”对接活动,发展新型担保业务2亿元以上。
全面开展“十大整治”专项行动
①坚决整治“踢皮球、打太极”的推诿作风;
②坚决整治“职务小、架子大”的股长文化;
③坚决整治“既不贪、也不干”的佛系心态;
④坚决整治“只栽花、不栽刺”的好人主义;
⑤坚决整治“设关卡、吃拿要”的衙门习气;
⑥坚决整治“光承诺、不兑现”的敷衍现象;
⑦坚决整治“脸好看、事难办”的窗口顽疾;
⑧坚决整治“重规上、轻小微”的服务歧视;
⑨坚决整治“图热闹、走过场”的演员作派;
⑩坚决整治“吃老本、守摊子”的落后思想。
深化重点改革
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积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巩固房建市政项目招投标改革省级验收成果,统筹推进经济体制、事业单位、社会民生等各领域改革,优化人才引进方案。
强化协同发展
发挥襄阳樊城“区域协作”桥梁作用,更快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加大与国家烟草局、北京密云区对口协作力度,力争在项目争取、市场拓展、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强化与东风汽车公司政企协作,共建“东风县”。深化与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医药学院、密云职校对接,打造鄂渝陕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主动接洽中国中药协会、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中国药膳研究会等社团组织,在康养旅居、药膳开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强化与平利、镇坪、竹山等周边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促互补。
(四)坚持不懈护生态、提品质,着力建设幸福城乡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修订完善《竹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加快南环路前期准备,实施S238康家岭至龙王垭段、S318天宝至云雾垭段、S453双竹园至汇湾段改扩建工程,清零存量危桥,新建乡镇客运站2个,改造城区中心客运站。升级农村电网,统筹建设城乡充电桩,打造充电设施“一张网”。实施通信拓展工程,推进行政村5G网络全覆盖。巩固提升安全饮水工程,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实施蒋家堰、水坪“擦亮小城镇”项目,推进16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打造肖家边、敖家坝乡村振兴综合体。
打造精致精美之城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启动城北新区规划。高标准推进东门街、校场路等6个老旧片区改造。引进社会资本,高品位建设地标性街区。持续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竹溪河“一河两岸”综合整治、生态修复、风貌提升,完善城区防洪排涝体系,推动天然气应急储备站建设及管网延伸工程,加快启用烧田农贸市场,建设一批智慧停车场。
筑牢生态保护屏障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压实县乡村三级河湖长责任,一体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启动中峰小南沟水美乡村示范村建设。提档升级城乡污水处理设施,强化农业面源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争取杨寺庙地灾点治理项目,推进洛河、桃花岛片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加快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转运一体化建设,启动城区建筑垃圾处理场建设,建成丰溪垃圾填埋场。扎实推进“林长制”,植树造林4.8万亩,森林抚育10万亩。加快生态储备林建设和林业碳汇开发。
提升文明创建成色
加大交通违法、占道经营、超载超限、渣土运输整治力度,开展“蛛网飞线”、露天烧烤、户外广告专项清理行动,完善“街巷路长制”“楼长制”,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作用,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紧盯“全省第一、全国前十”目标,持续提升文明素质,不断涵养文明新风,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
(五)尽心竭力强保障、惠民生,着力提升人民福祉
巩固脱贫成果
严格落实“四个不减”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实现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帮扶和监测机制,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完善易迁后续帮扶措施,多渠道促进就业。用好“832”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强化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持续增加农村集体经济收入。
提高健康水平
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压实“四方责任”,落实“五早”要求。持续做好疫苗接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县域医共体建设,启动单采血浆站建设,完成疾控中心迁建和中医院康复楼建设,谋划推动县医院与妇幼保健院整体互换,提高医疗资源综合利用率。争创国家级慢性病防控示范区。
优先发展教育
启动龙湖中学建设,新建东风幼儿园,推进水坪、向坝中学及实验中学附属设施建设,完成县职校、县二中改扩建。健全教师交流和待遇保障机制,深化“双讲双培”活动,深入推进“县管校聘”、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抓好“五项管理”,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促进文化繁荣
加快博物馆、山二黄剧场、体育公园项目申报,举办第四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广场舞大赛等文体活动。加强敖宗祠、摩崖石刻等重点文物保护利用。推动山二黄、竹溪蒸盆等非遗传承创新,启动向坝民歌国家非遗申报工作,创建“中国民歌之乡”。
完善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就业、再就业5000人。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医药服务价格改革,推行异地就医联网结算。新增公租房400套,改造棚户区800套。推进殡仪服务设施建设。健全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启动革命烈士陵园建设。建成失能特困养护中心和残疾人集中托养中心,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
强化社会治理
深入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建成社会治理中心与司法业务用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强化城乡社区建设,持续推进“双报到”,完善物业服务管理,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