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融合,提高县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以“政治”强引领。探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共治同心圆,增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向心力;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全面落实“双报到”制度,推动资源、管理、服务下沉,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二是以“法治”强保障。我们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精神审视县域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思维谋划县域社会治理、运用法治方式破解县域社会治理难题;要一体推进法治竹溪、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深化扫黑除恶、扫黄打非、反诈防吸、禁毒禁赌工作,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问题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层,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是以“德治”强教化。持续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家规家训进万家活动,引导群众传承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美好风尚,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以“自治”强活力。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村(居)民自治机制,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持续深化“协商在一线”实践创新,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
五是以“智治”强支撑。用好大数据这个“显微镜”“透视镜”“望远镜”,赋能精准治理、高效服务。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