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绿中透黄;独活,梭椤硕果满枝;重楼、川乌、苍术,散发着药材的清香。10月21日,丰溪镇辽叶村,人们忙着收获药材,带着川音的山歌在山间回荡。
辽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药材加工车间里,机声隆隆,村民3人一组忙着清洗、切片、烘干、装袋,有条不紊。合作社负责人刘才可负责检验质量、过磅装车,给远在千里的广州药企发送20吨独活、30吨杜仲。
辽叶村因海拔1300米的辽叶山而得名。全村114户308人,地理位置偏僻,但平均海拔在千米以上,土壤呈中性,光照条件好,正适合中药材生长。大山里生长着120多种中药材,全村有三分之一的人认识中药材。
2011年,种药材30多年的刘才可联合10户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规模经营,抱团闯市场。当年,合作社农户户均净收入3万多元。村民纷纷加入。陈志权起初在合作社打工,如今发展黄连15亩、独活10亩、苍术5亩、梭椤20亩,每年仅药材收入就有5万元。村民严德军建设黄连基地150亩,其他药材50亩,年收入30多万元。
合作社日益壮大,与武汉神农爱民药业合作,建立黄连基地,与广州制药集团合作打造杜仲生产加工基地。深山的农民一头连基地,一头连市场。合作社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的“五统一”经营方式,与农民结成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
县农业农村局和税务局把辽叶药材合作社作为重点企业加以扶持,在产业奖补资金上给予扶持,县税务局定期上门规范财务分类账目,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提供药材市场信息服务,增强内生动力,合作社越办越红火。
辽叶村党支部书记李登葵介绍,现在全村已建成黄连基地1500亩、独活基地1000亩、梭椤基地2000亩、苍术基地300亩,还有桔梗、贝母、党参等零星基地均在100亩以上,农户药材基地最多的150亩,最少的也有25亩。全村114户家家种植药材,成为名副其实的药材专业村。去年,人均药材收入1.5万元,户平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10月18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广西南宁召开第九届全国中药材共建共享大会,辽叶村的独活、杜仲、葛根基地被授予全国30个绿色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之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