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砥砺奋进铸华章,继往开来启新程。在县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在县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上,县委书记柯尊勇提出了“必须科学回答好‘十问’”的要求,县融媒体中心特推出《喜迎党代会 科学答“十问”》专栏,动员全县上下始终保持奋力奔跑的精神状态,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为竹溪的今天尽心尽责、奋力打拼,为竹溪的明天夯基垒台、赋能添彩。
《喜迎党代会 科学答“十问”》之五:乡村振兴“兴什么”?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坚定不移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努力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见实效、争先进、排前位。
一是兴产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牢固树立大抓产业、抓大产业的理念,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创造新板,千方百计让农业产业化强起来、让农民荷包鼓起来。
①培龙头。农业企业“离农业最近、联农民最紧”。我们要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重心下沉,与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建立联合体、实现抱团发展,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农村,“链接”千家万户。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十个一批”行动(即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产业聚集吸引一批、延长产业链拉动一批、商贸流通发展一批、全域旅游带动一批、乡村振兴发展一批、引人引智催生一批、推进“双创”孵化一批、优惠政策扶持一批、市场整治引导一批),力争新增市场主体25000家。
②创品牌。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强化品牌资源整合,做到“三全五化”,即全领域、全覆盖、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品质化、规范化、专业化,打造一批区域性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争创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让竹溪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出十堰、走出湖北、走向全球,实现从“卖资源”到“卖产品”“卖品牌”转变。
③育集群。重点培育以龙王垭、梅子贡、双竹等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以东方大漆等为龙头的生漆产业;以华彬VOSS等为龙头的水产业;以钰邦、凯泽鑫等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以牧野等为龙头的卫浴产业;以华兴、人福等为龙头的医药化工产业;以光宇锂电储能等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百草堂等为龙头的医药大健康产业;以中青旅、中青国旅等为龙头的文旅康养产业。实行一产业、一链长、一专班,持续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链、要素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带动链主企业、骨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打造农特产品加工、医药化工、先进制造、新能源、水产业等百亿产业集群和产业“航母”。
④促融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农村经济业态,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业“接一连三”、休闲农业“接二连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生漆之乡”资源,落实“20个一”行动方案(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一批生漆种植基地,出台一系列支持发展政策,培育一批生漆产业链上下游骨干企业,招引一批生漆专业人才,构建一个辐射全国的产学研技术中心,建设一个全国最大生漆交易市场,打造一个以生漆为主题的康养旅居胜地,培植一个全国著名的地标性生漆产业品牌,制定一系列竹溪生漆产品行业标准,建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先行引领示范区,制作一部生漆招商专题片,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教育培训及创意大赛,申报一个国家级生漆非遗项目,申报一批入国家库的生漆产业储备项目,打造一个全国漆艺品文创品线上营销平台,打造一个全国漆胚制造供应链中心,打造一个全国漆艺研发中心,打造一个全国漆艺知识产权登记保护服务中心,建成一个全国东方大漆文化产业中心),促进“漆竹、漆茶、漆林、漆艺、漆画、漆塑、漆器、漆旅”深度融合,擦亮“竹溪生漆”品牌,打造“中国漆都”。实施“15315”全域文旅康养计划,坚持“十旅融合”,大力发展森林、药膳、田园康养,打造100个夯土民宿酒店,100个童话树屋,100个帐篷酒店,100辆太阳能房车,100个船型小屋,100栋中草药主题草屋,创成“荆楚文旅名县”。壮大原料药、成品药、中间体等医药化工产业,打造湖北原料药生产基地,培育“医、药、养、食、游、健”大健康产业链供应链食品链,建设中国药膳产业发展中心、全国药膳食材交易市场,打造中国药膳之都、“神农药谷”。整合茶企、茶园、茶工艺、茶品牌资源,组建茶业集团公司。充分利用好食用菌棚架、车间、冷库等资源,在巩固食用菌产业的基础上,转型发展猴头菇、羊肚菌、灵芝等新产品。
二是兴村容。坚持统筹协调、多规合一,按照3A级以上景区标准,全域规划建设城乡,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坚决做到“没有规划不建设,规划没通过评审不建设”。要坚持建管并重,提档升级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公共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实现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落实省委、省政府“擦亮小城镇”行动,合理安排乡村振兴优先序、施工图,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示范带动,突出“三沿六区”、竹房城镇带区域、高速路、国省干道沿线、重点流域“一河两岸”和中心集镇周边,优先选择一批试点村,重点突破、滚动推进、全域提升。抓好农村风貌整体管控,把农村当景区建、当城区管,保护传统村落、传承乡村文脉、展现乡村风情、留住乡村记忆,高品质打造美丽城市、高标准建设美丽乡镇、高水平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一批综合发展型、商贸物流型、文旅融合型、康养旅居型、田园观光型特色镇与特色村。力争到2025年,创建文明示范村100个以上、美丽乡村100个以上、景区村镇100个以上。推动各乡镇错位发展、竞相发展,一乡一业、一乡一品、一乡一景、一乡一韵,着力建设夯土小镇、贡茶小镇、垂钓小镇、黄连之乡、贡米之乡、生漆之乡、民歌之乡、蒸盆之乡,实现亮点纷呈、星火燎原、百花齐放。
三是兴要素。要用市场的办法、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推进“三乡工程”,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更多向农村汇聚的良性循环。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深化三权分置改革。采取经营、租赁、入股、抵押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荒山、滩涂、厂房、农房、宅基地等资源,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资产,以项目换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输血”质量和“造血”功能。
四是兴组织。坚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坚决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和“三农”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五是兴乡风。因势利导深化文明乡风建设,通过农村环境治理、开展志愿服务、家风家教建设、选树先进典型等活动,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