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颂▪看十堰72变| 72年来十堰旅游进步神速: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秦楚网-十堰头条讯 文、图/记者 周仑 报道:站在十堰城区,呼啸而过的飞机、快速驶过的高铁、各种款式的汽车川流不息,成为十堰通往外界的旅游交通载体。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赶集式的扎堆旅游、插旗式的打卡旅游,都反映了旅游和美好生活不能简单画等号的道理。那时候的十堰,经济发展不够突出,旅游更是很多市民的“梦想”。“上车睡觉,下车撒尿,景点拍照,回家一问什么都不知道。”这是2010年前后,全市人民出门旅游的状态。
今年36岁的张丽是三堰某旅行社的导游,毕业就开始从事导游行业,目前已经当了15年导游。从十堰旅游略有起色,到三张名片大力推广,到各大媒体重点宣传,到如今的十堰旅游发展成绩斐然,张丽很荣幸自己能够见证这一切。
“最早,大家出去旅游还需要靠朋友,十堰那时候也没有机场,没有高铁。”张丽说,刚入行时很讨厌带团出游,因为交通的不方便,大巴成了最多的出行工具,那时候大家对旅游的概念都是走马观花。据张丽回忆,2009年,刚上班没多久的她带团去外地旅游,从十堰出发坐了上十个小时的绿皮车才到达到省城转车,饥肠辘辘的游客们在武昌火车站买了一碗热干面,吃了一口,眼泪鼻涕口水就一齐流出来——太累了,这是大家一致的感受。“那时出游需自带干粮,每次出去带团,我都有想放弃导游这个职业的念头。”张丽笑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2010年前后,十堰的民宿产业在武当山的带动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张丽则会推荐大家去体验民宿游,住在民宿中,感受景区文化,而不是最基本的欣赏景色。“那几年,全国旅游便有增长的趋势,十堰也不例外,于是很多人都把自己院子改成了农家乐或者民宿,改造后的特色房屋反而成为了一个特色的景点。”张丽说,最早在外地的时候,很多游客都说武当山上没有什么住的地方,但经过民宿业的飞速发展,那几年包括她在内的全市导游在带团时就会给游客介绍十堰的民宿。
受民宿深度游的影响,乡村游、体验游在大环境下衍生而出。住民宿、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气息,已经成为了2015年前后,十堰市民的旅游观。“很多游客就说,与其花1000元走马观花,不如花5000元深度体验游,带来的体验远远超出预期。”张丽说,这都与十堰多年以来的进步密不可分。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买车,团体旅游也渐渐地被人遗忘,导游行业并不景气。张丽等人也陷入了“带团慌”。“时代进步了,十堰发展迅速了,游客就崇尚自由行,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酒店、航班等组合套餐,节省包装成本。2015年来,自由行已成为我市旅游市场的主要旅游方式和产品类型。”张丽说,作为一名旅游人,她既高兴又失望,高兴的是十堰旅游飞速发展,游客旅游形式变化多样。失望的则是,导游行业越来越不景气了。
回看十堰这些年的旅游变迁,从“从少数人的旅游到大众旅游”、“从全国旅游到世界旅游”、“从跟团旅游到个性化旅游”。这一切,导游们最深有体会。
旅游作为一种大阅读的方式,成为文化链接和自然链接的平台,从亲近自然到深读历史、体验艺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最终融合在十堰市民的幸福美好生活当中。72年沧桑巨变,72年砥砺奋进。十堰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在这些年的发展中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旅游产业更是成为了十堰第二大支柱产业,驰名中外。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