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责任同行
竹溪县最美教师赵大彩同志先进事迹
赵大彩,女,1983年10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员,现任向坝乡中心学校副校长、英语教师。大学毕业后,便长期扎根于家乡竹溪最偏远的乡镇向坝乡中心学校任教,她爱生如子,总是教导学生“我们努力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远离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远离贫困”,也正是因为她这种高尚的情怀,多次放弃调往县城周边工作的机会,十几年如一日,驻守在竹溪边陲。工作上兢兢业业,主要致力于山区学校乐学高效课堂模式改革,历年来所担任学科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教学先进个人”、“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一种情怀——铁心扎根偏远山区
十四年前,她回到离县城近三百里、最偏僻的乡镇向坝资教,刚开始分配到向坝大河教学点担任英语教师。大河村小因为学生少,环境差,英语教师紧缺,那里的孩子三年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英语老师了。她一到校,看着一个个穿着脏乱衣服眼睛却是那么清澈明亮的孩子,心里一阵酸楚,从那一刻开始,她就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里的孩子发生变化,要尽毕生最大的努力来教育好这些贫困人家的孩子。因为孩子们不敢开口读英语,她便苦思冥想,慢慢试着和孩子们用手语、口语、肢体语言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接触,发现孩子们感知事物 、模仿事物的能力非常强,常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会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 ,她便尝试各种方法认真、规范的演示着每一个单词发音, 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学生渐渐的爱上了英语,看着孩子们上课时积极主动的样子,她觉得付出的汗水和辛苦都值了。
一颗爱心——倾心关爱特殊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她初露锋芒。自上岗以后,尽管她的家离学校不是很远,但却很少回家。那时候的她自己还没有孩子,她便把一个个留守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般。因为这里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都在学校寄宿,而且年龄都偏小,平均年龄不到9岁。面对这些孩子,她满眼的心疼,每天早上教这些寄宿的小孩怎么梳头、怎样刷牙洗脸、叠被子等。下课后,孩子们都围着她,听她讲外面的世界,也会教他们生活自理能力及做人的道理。学习上,孩子们因为爱上了这位年轻漂亮的老师,所以对英语也就特别感兴趣,也特别努力。原本都不敢开口讲英语的一群学生,第一年通过鼓励和细心教导,他们取得了全县排名前三的好成绩。
也曾有一位名叫徐彩的女孩一直是她的一块心病,2011年她所带的学生徐彩两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又犯肝癌,家里仅靠徐彩这个不满十岁的孩子撑着,了解情况后,她便迅速对这个孩子进行全面关照,给她送一些吃穿用品,也会时不时的给她零花钱,把她当作自己孩子一般。她说只要徐彩好好学习,她会尽她最大努力供这个孩子上学。她对徐彩的照顾,是一种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不是母爱却胜似母爱的感情。她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总是有些偏爱,趁假期她经常去这些孩子家中走访,送去一些吃的用的,教没有妈妈的孩子做家务,教他们如何自力更生等等。十几年来,她为很多特殊家庭的孩子送去了温暖和光明。
一份使命——尽心扛起肩上重担
“每一个孩子的身旁背后,都有一个心力交瘁为他们无私付出的父母,他们生活的艰难和无助,总是不停的提醒着我,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群孩子,更多的是承担起一个家庭的殷殷期盼”她总是这么说。她也一直教育孩子们:“我们的目标不是远离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远离贫困”,她也正是因为心中的这个目标而放弃曾经可能调出大山去县城附近工作的机会。更是因为她心中有信念,肩上有责任,才一直忘我的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因为她的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教育情怀,学校领导也希望把这种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也需要扛起更重的担子。所以自2014年开始她不仅担任教学任务,还兼任了部分管理工作,现在的她为了进一步提高家乡的教学质量,时常看到她小小的身板穿梭于辖区内的各个小学之间,今天到这个学校巡课、明天到那个小学去检查教学常规等等,总能见她马不停蹄、风风火火的样子。但无论怎么忙碌,她始终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她认为教育要从最基础的年级抓起。她想把自己这些年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每一位新上岗的老师,让他们少走弯路,尽量让老师们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她家乡的孩子们。
十几年的春华秋实,她已不再年轻漂亮,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挥洒着辛勤的汗水,描绘着无悔的年华,诠释着奉献的精神,为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做心灵的引路人!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