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现代化食用菌示范基地,全年制棒量达400万棒,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100万元,户均增收达5000元以上。”6月14日,龙坝镇肖家边村党支部书记徐远明向党支部党员大会报告今年以来的工作情况,交出亮眼成绩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要想富,得有好支部。曾经的龙坝镇肖家边村贫穷落后,卫生差、矛盾多。2018年,在“三乡工程”的作用下,肖家边村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徐远明,主动放弃高薪返回家乡担任村支书。几年来,徐远明带领村两委班子领办民生实事,发展以食用菌为主的产业,为民排忧解难,村子焕然一新。
龙坝镇航拍图
近年来,龙坝镇紧盯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个关键点,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拿出硬招实招、付出真心真情,增强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集体、个体共赢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该镇坚持“立场坚定、本领可靠、群众公认”的原则,通过“党委派、群众选”,把领头雁选拔到村级基层组织中来,选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村“两委”班子,打造出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干部队伍。近年来,该镇下派村党支部书记9名,调整村主职干部25人,村干部平均年龄由54.3岁下降至45.3岁。每年都要组织、选派干部到外地“取经”,学习先进经验,以提高干部的基层治理水平和专业知识能力,把好的经验、好的发展路子带回来。
产业基础生机勃发
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身优势,把资源优势或地缘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该镇立足实际,确立“看山护水、生态立镇、产业富民、旅游强镇”发展战略,致力于做好“短、平、快”的食用菌产业、“新、实、活”的资源盘活、“古、始、真”的乡村旅游文章三篇绿色发展文章。按照“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设肖家边现代化食用菌示范基地,全年制棒量达400万棒,优先雇佣周边村民入园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明显。坚持“一壶油、一篮菜”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利用镇域内撂荒、闲置土地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引进了龙湖韵、龙湖源、十堰燕良旅游投资集团等21家市场主体落户龙坝,全力发展油茶、油葵、油菜、食用菌等产业,干部和产业能人领办合作社23个,累计建成产业基地37000余亩。
龙坝镇肖家边食用菌生产基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夯基础、增效益,村集体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突破。新建、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7个,全镇19个党支部全部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建成龙湖大道,提档升级集镇、乡村高标准等级路20余公里,新建维修改造桥梁5座,完成道路硬化100.2公里,完成厕所革命971户,建成公厕33座,建设人工湿地7个,乡村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实行“保姆服务制”办实事,探索“一业一策”“一企一策”“量身定做”等方式方法,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流程、一直跟踪服务”制度,让企业“拎包入住”,促进26个项目落地生根。
据悉,今年前5个月该镇各项发展指标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振兴的步伐铿锵有力。(郭军 王旭)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