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记者宋云云)社会保障就如同一把“大伞”,它能为“伞”下的人遮风挡雨,撑起一片晴空。近年来,中峰镇紧紧抓住社会保障这把民生大伞,认真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将社会保障的政策福利惠及千家万户。
“两免一补”浇灌“读书梦”。今年16岁的王健是中峰镇彭峪沟村的一名留守少年,生活境况很是“糟糕”,就学难成为她这个年纪遇到的最现实的“麻烦”。该镇了解到王健家庭情况后,迅速将其纳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享受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免学费、免书本费、补生活费)政策,真真切切的为王健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如今,王健享受“两免一补”已有3个年头,政策的普惠为她铺就了一条顺畅的求学路。近年来,该镇以“决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去读书的机会”为己任,不断加大教育保障力度,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子女教育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家庭教育难题。该镇各学校通过班会、校园广播、发放宣传单等形式直接宣传政策内容,使国家政策生生知晓、家家明白,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成立了由校长、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两免一补”工作小组,班级组成了由班主任、课任教师、学生代表组成的推荐小组,确保补助对象真实精准,加强政策领导。严格政策审批程序,所有持有享受政策意愿贫困家庭均先提出资助申请,然后交班级推荐小组进行公开公平的评议,再由村委会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核实,以此确定贫困生名单,并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据悉,仅2016年秋全镇共有431名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享受政策近25万元。
中峰镇福利院
中峰镇福利院老人
松树沟村五保安置点
住进安置点的“五保”老人
“五保”“低保”托起“希望塔”。该镇不断加大兜底政策力度,一方面将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均比上年有大幅度提高,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和城镇“三无”人员每人每月发放生活费600元,保证其基本生活。同时该镇集合各方力量筹措资金新建福利院并于2015年投入使用,将全镇失能与半失能的“五保”户近50余名进行集中收养,完善基础设施,让一部分“五保”户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安乐。在松树沟村建设了一栋五保安置点作为试点,集中安置8户分散“五保”户,为他们统一购买生活用品,明确责任人和护理人员,确保“五保”搬家后生活无忧。探索出了一条“五保户”集中供养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路子,下一步该镇将进一步总结经验争取在全镇推广。另一方面,该镇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养老金发放制度。目前,该镇共有城镇低保对象33户46人,农村低保对象712户873人。根据人均年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低保递增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据悉,今年一季度共发放农村低保金近55万元,城市低保金近5万元,保证了低收入家庭基本生产生活。
临危救助送来“雪中炭”。近年来,该镇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根本宗旨,坚持保民生、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方针,不断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大病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对象救助比例由75%提高到100%,城乡低保对象和其他因病造成家庭困难的特困人员大病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5%。2016年以来,全镇已享受民政“医中、医后”救助近86万元,农村合作医疗门诊就诊人次达12万人次报销补偿费用近200万元,住院人次达1万人报销补偿费用近130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因病致贫贫困户的家庭困难,同时也减少了因病返贫的发生。该镇对突遇不测、因病因灾等陷入生存困境的居民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同时抓好灾后救助,防止因灾返贫。对因灾、因病、因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贫困户,根据困难程度、自身发展能力、困难的类别和程度,给予500至5000元的急难救助,2016年至今年一季度共计临时救助困难群众1026人,解决临时救助812979元,帮助群众解决了生活中遭遇的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困难问题。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