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新闻网讯 记者李遥 报道:立秋过后,竹溪县的广袤田野上,金黄的玉米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竹溪县的玉米收割现场,机械化作业唱起了主角。
8月18日,在蒋家堰镇示范农田的玉米地里,机器轰鸣不绝,联合收割机、秸秆打包机、运输车辆协同作业,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粒如瀑布般倾泻入车,粉碎的秸秆被同步打包成方块,有序地运往加工车间。一幅现代农业的丰收画卷在秦巴山区徐徐展开。
农机手龙敏熟练地操作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所到之处,玉米秸秆被快速切断,玉米棒顺利脱离秸秆,直接进入机器内部进行初步处理。
△竹溪县社会化服务农机手龙敏
秸秆处理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难题。近年来,竹溪县农业部门积极探索,通过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秸秆的高效回收利用。据县农业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全县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达38.3万吨,其中玉米秸秆占比可观。一部分秸秆被加工成饲料,占秸秆总量的35%;另一部分用于生物质发电;还有一部分经过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料。如今,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达90%以上,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竹溪县农业农村局能源办主任陈国明
此前,在全县18万亩油菜收割过程中,县农业部门率先应用的“机收+地头收购”模式,如今也在玉米收割中全面推广。粮油加工企业、养殖场等直接到田间收购,既保障了颗粒归仓,又实现了产销顺畅。
△竹溪县启动家庭农场负责人危菊启
此次玉米收割中全面推广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是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通过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玉米的收割效率和质量,还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下一步,竹溪将继续加大农业机械化推广力度,不断探索创新农业生产模式,让更多农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和实惠,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