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向坝乡金竹园村二组李继海老人住在偏僻的山沟里,因砍柴走路不慎将大腿摔伤,邻居肖文国、邵济生迅速将老人送到向坝卫生院治疗;花柳凸村谭天秀十年如一日将七十六岁的弱智五保老人郑术刚接到家中悉心照料,相敬如宾……。这一件件小事虽不起眼,但它却像一把把“爱心火炬”点亮了新时期群体和谐文明的心路明灯。
如何延续“邻里互助”传统礼尚文脉,“破茧” 新时期群众物质生活殷实了、楼房瓦屋漂亮了,而个体和谐与群体和谐情愫淡化了这一窘境?
该乡开展践行“邻里互助”社会公德主题实践活动,弘扬“近邻如亲人”的传统文化,依托祖辈传承下来的“农耕互助”、“红白喜事互助”,“起房造屋互助”、“问寒问暖互助”等独特互助方式,让传统互助血脉融入“大自然”、融合“新时期”。让深山百姓相互之间望得见“身影”、看得见笑容,记得住感恩、留得住记忆。
孤寡老人袁智本,五年前当地乡村干部上门做工作,接他到乡中心福利院颐养天年,他生性倔犟,执意不去福利院,至今家住胜丰村石家弯。邻居陈行兵、詹代华经常帮他挑水、弄柴。负责生活起居的村干部,把他当亲人,每月的油盐米醋都帮他送到家中。五丰村尹学金、刘德朝都是低保户,前年维修房屋和新建房缺劳力、缺资金,邻居胡辉红帮尹学金借资4000元,黄恩平、黄恩兵为他帮工搬石料,除地基;刘德朝维修房子,陈艾国、张登平等左右邻舍10多人帮他砍木料。仅一个月时间,危房得到加固,新房基本完工。
每逢十冬腊月,园男嫁女,乔迁新居这些喜事,远来近去百姓主动请缨为主人家干活,分文不取。若逢“白事”,孝家不需请人,邻村和自家院落的人家争先恐后地帮厨、劈柴,挑水、唱歌、抬丧。
眼下,正值建设美丽家园时节,邻里互助红红火火,爱心火炬争相传递。山上山下的农户相互帮助,推磨转圈组成“烤烟生产互助组”、“包谷播种互助组”、“核桃管理互助组”、“卫生整治互助组”,正是这些“邻里互助”诠释了新时期为人处世的道德标杆,更架通了人与社会和谐的桥梁。(袁晓琴)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