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 汇湾镇 > 正文

共同缔造试点行|汇湾镇船丰村1组:齐心共建“五个好 ”乘“船”迎“丰”谱新章

时间:2024-12-07 12:52:13    来源:竹溪县委社会工作部  字体:  打印  播放

编者按:今年以来,为深入落实省委、市委和县委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深化实践活动有关要求,全县各地扎实推进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提质,规范试点扩面方法步骤,广泛动员干部群众参与,涌现出一批典型事例和特色经验做法。11月26日起,竹溪县融媒体中心全媒体栏目《共同缔造试点行》,将对全县320个行政村(社区)的共同缔造试点做法进行集中展示,为共同缔造试点扩面提质增效贡献智慧和力量。

汇湾镇船丰村1组:齐心共建“五个好” 乘“船”迎“丰”谱新章

延绵起伏的青山似绿波一般,干净整洁的乡村公路串起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民居。时下,走进汇湾镇船丰村一组,瞬时被掩映在绿水青山中的美丽风光所吸引。

汇湾镇船丰村一组面积1.8平方公里,山林面积258亩,耕地面积221亩,全组现有人口53户142人。该组作为第二批共同缔造试点,自启动以来,工作组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运用“五共”方法,充分调动骨干群众积极性,村民用选票选举产生由5人组成的一组村民小组理事会。有了强有力的理事会“领头雁”,全组村民齐心协力,共建“五个好”,推动“船丰”扬起“丰”帆,在乡村振兴大潮中破浪前行,驶向幸福的彼岸。

环境卫生整治好 齐心扮靓新家园

曾经的船丰村一组,村庄院落和房前屋后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拉乱接、垃圾乱扔现象随处可见,这些环境乱象既影响村庄面貌,又影响村民出行,村民有怨言,但又无人出面制止和整治。在理事会一班人“走马上任”后,征得大伙儿同意,就拿环境脏乱差“开刀”,烧旺了上任“第一把火”。理事会以院坝会、小组群众会等形式说出大家共同心声、讲明整治环境的重要意义、拿出治理具体措施,号召大家一齐动手,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由自己干,公共区域的卫生大家一齐干、重点难点问题提请村“两委”协助干,一场“清洁家园”大行动在一组全面展开。理事长全面统筹,理事会成员分区域把关,户户行动、人人参与,经过一周的清乱堆、治乱放、拆乱建、铲污垢、除杂草,打扫道路场院,规范垃圾放置,先后有35户村民清理房前屋后杂物堆放,3户农户自觉拆除乱搭乱建的棚子,杂物堆放整齐,公共道路和场院整洁,家家环境卫生变样,村庄面貌“变脸”。“有了理事会牵头,我们大伙儿跟着干,村子变得整洁漂亮多了,真是旧貌换新颜,我们老百姓都很满意。”村民唐国胜高兴地说。

公共设施管护好 携手共建惠民生

基础性的公共设施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法宝”,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标配”。为完善一组内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设施管理,改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让群众主动参与议定、建设、维护和管理之中,借鉴秦坪村的“三七”建管经验,较好地培育出群众共同精神、点燃百姓共同激情、凝聚组民共同力量,实现群众从“观众”到“演员”的角色嬗变。面对已经老旧破损的公共设施,理事会牵头,采取“群众捐款凑一点、投工投劳省一点、乡贤能人帮一点”的办法,补修了破损的道路、“点亮”了不亮的路灯。

为了让群众真正参与组内公共设施的管护,理事会将路灯、公厕、道路、供水等公共设施定类别、定编号、定区域、定户管、定责任、定清扫、定维护,每家每户都有特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为每一个公共设施找到了“保姆”。村民王兴珍感慨表示,“在共同缔造的深入推进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共议、共建、共管、共享,我们要为理事会点赞,也要为自己点赞”。

弱势群体关爱好 互助传递温暖情

一组长期在家生活仅有40户91人,但多数都是留守老人。面对健康老人无处休闲、困境老人无人照护、家家户户缺少走动,遇到大小困难仅靠自己来扛,如何做好居家养老之事摆上了理事会的议事日程。经征求群众意见和反复商议,最终将闲置多年的红白喜事馆改造为邻里互助照料中心,成为村民图书阅览、棋牌娱乐、取暖纳凉、聊天结友的聚集地,也为老年人提供了日间照料、互帮互助的场所。

在理事会的参与下,互助小组也“活跃”起来,有求必应,并适时开展助残帮困活动。同时,中年劳动力与孤寡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困难对象结对帮扶,定期提供生活照顾、关怀陪伴,时时开展嘘寒问暖解解困、家长里短聊聊天等志愿服务活动。从此,村民互动起来了、邻里亲热起来了、人情味儿浓起来了,组院里少了怨声、多了笑声。

为了进一步保障村民的安全,理事会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借助科技力量,拓展“数字乡村”应用平台,在组内重要路段和场所设置监控预警,做好安全防范。同时,为独居老人安装一键式呼叫器,实现“老人一按铃,理事迅速行”的按铃式上门服务。独居老人唐英凤感动地说:“理事会和邻居们的关心,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矛盾诉求解决好 同心共筑和谐村

理事会深知,倾听村民的心声,及时解决矛盾诉求,是构建和谐村庄的关键。他们通过茶余饭后地“串门”走访、田间地头地谈心交心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按月梳理汇总成问题清单,在向村“两委”报告后,及时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利用群众智慧,共同商议解决办法。在他们的努力下,村民们一个个难题被成功破解:村头公路排水沟盖板破了存在安全隐患谁来管?自来水管道漏水影响供水量怎么办?如何才能买到放心的粮种?不会用智能手机如何给外地家人打视频电话?王婶婆媳闹起了矛盾怎么办?留守老人陈大爷患病谁来帮……这些过去无人问津的“小事”,在理事会的不厌其烦努力下都迎刃而解。

5位土生土长的理事会成员都没有高深的理论,但他们都有一颗公正之心、一腔奉献的热血,采用非常管用的“土办法”为邻里乡亲排忧解难,为村民出现的矛盾纠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自从有了理事会,组里的信访矛盾再也没有“出”过村,和谐幸福的小山村时常洋溢着欢声笑语。“我们办不了大事,但老百姓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是可以商量解决的,村民矛盾少了,相互关系也就更融洽了。”小组理事会成员杜定奎如是说。

“两委”工作支持好 凝聚共识谋发展

理事会的“靠山”是村“两委”,村“两委”的“帮手”是理事会。在过去几个月的工作中,他们相互支持,默契配合,为村民办出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有了党建引领和村“两委”的大力支持,理事会的干劲儿更足了。为实现村民自治,更好推动基层治理,理事会以积分制为“翘板”,在理事会与村民共同商议下,出台了《船丰村一组积分管理制度》,由理事会主导,每周一统计、每月一公示、每季一兑换,不断引导、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组事务、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群众性活动等,激发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办”的热情。在积分制管理中,对表现优秀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以积分兑换相应的物品或服务,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对表现不佳的村民提出改正建议,并给予帮助,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关怀。村“两委”在号召大家开展“魅力乡村”建设活动中,理事会迅速行动,采用一个个小举措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大家纷纷参与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经济发展等工作。理事会成员田存章说:“积分制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抓手了,也更有干劲了,大家都想为村组发展出份力。”

船丰村一组在共同缔造试点中,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围绕“五好”目标不懈奋斗,不断提升村民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让船丰村在乡村振兴的浩瀚蓝海中扬帆破浪,继续远航。

( 责任编辑:涂慧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