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兵营镇立足“林”字做文章,深耕“林”下方寸土地,以林下种、养结合为抓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动能,书写“点‘绿’成金”的绿色发展之路。
林下掘金的“绿色银行”——林下药材
林间药香随风起,富民画卷正展开。兵营镇立足辖区10万余亩林地资源,以“林药共生”模式为核心,将顺风雨村、明家梁村作为示范重点,通过“集体林权托管+企业技术赋能+村集体+农户”的联动机制,在林下种出绿色“摇钱树”。顺风雨村利用白杨树林天然遮荫、湿度适宜、土质松软的生态优势,已完成淫羊藿育苗基地的初期建设,基地建成后预计年育苗32万余株、产值达35万元以上,计划除满足本村种植需求外,还将向周边村镇供应种苗,形成“以苗带产”的产业模式;明家梁村在杉树林下打造仿野生黄连种植带,放眼望去,10余亩黄连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与此同时,其他村通过林下种植黄柏面积已达100余亩,预计年产值达250万元以上。
全链发展的“黄金作物”——林下魔芋
林下藏“金”,魔芋生“银”。在光影交错间,编织出生态农业的新可能。魔芋,喜阴湿环境,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农作物,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市场前景广阔,兵营镇巧妙利用林下散射光环境和肥沃土壤这一优势,引进优质魔芋品种,大力发展林下魔芋种植,在顺风雨村、登高村、小泉河村发展林下种植魔芋250亩,高大的林木为魔芋撑起了天然“遮阳伞”,有效防止了烈日灼伤,同时保持了土壤湿度,走进种植基地,一垄垄魔芋叶片如伞盖般舒展,粗壮的茎秆扎根土壤,孕育着“金果果”的丰收希望,预计在明年产量达35万斤,产值达100万元。
甜蜜事业的“生态密码”——林下养蜂
林间酿蜜,自然藏甜,借树冠为伞,让蜂群穿梭于繁花密叶间,凝结出生态与甜蜜共生的时光馈赠。四条沟村气候宜人,蜜源植物丰富,是养蜂的天然宝地。当地农户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该村建设500箱的养蜂示范基地,放眼望去,蜂箱错落有致地安放在花木掩映处,辛勤的蜜蜂穿梭于花丛中,酿造着纯净的森林百花蜜,其产出的蜜汁品质优良,口感醇厚,含有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天然的绿色食品”。为了提升蜂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兵营镇加强品牌建设,打造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蜂蜜产品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将蜂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市场。如今,林下养蜂已成为兵营镇的一张亮丽名片,全镇养蜂规模达到1000箱,预计年产蜂蜜5000斤,总产值达40万元。
立体循环的“致富引擎”——林下养鸡
羽翼拨开晨雾,爪尖轻吻泥土,鸡群与树林互为画笔,在林间勾勒出生命的共生诗行。兵营镇依托林地遮阴避雨、虫草丰富的天然优势,推行“林地+养殖”模式,大力发展林下养鸡产业,目前全镇养殖规模已达15万只,其中罗汉湾养殖基地作为核心示范点,4000只成群结队的土鸡正悠闲地在树林中觅食、踱步,构成一幅自然和谐的养殖场景。鸡仔们在林间放飞自我,它们啄食虫草、饮山涧清泉,在落叶松林间奔跑,辅以少量玉米等粮食,不仅减少了养殖成本,更以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这一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其粪便又为林木生长提供了天然有机肥,形成“林养鸡、鸡促林”的良性循环。
兵营镇以林为基,在林下巧妙布局药材、魔芋、养蜂、养鸡四大产业,成功盘活了广袤的林地空间资源,破解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难题,探索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绿色发展新路径。这林海之下,药香、芋壮、蜂舞、鸡鸣,交织成一曲生机盎然的田园交响乐。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有效守护了宝贵的绿水青山,为兵营镇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绿色动能。绿荫之下,财富涌动,兵营镇的乡村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坚实。(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吴玲莉)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