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 新洲镇 > 正文

新洲:移风易俗谱新篇共同缔造新画卷

时间:2024-07-22 10:40:00      字体:  打印  播放

新洲镇双龙村通过不断完善村规民约和开展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让村民“耳濡目染”,提升村民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认同感,摒弃陈规陋习,使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在村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同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也逐渐被“放大”。婚嫁成本大幅上升,许多农村家庭拿出十来年的积蓄甚至举债结婚。与天价彩礼“齐名”的另一大陈规旧习就是丧事大操大办。烧“房车”、请歌舞、烟花爆竹彻夜放……谁家有人去世不请戏班唱几天,就会被人说“不孝”。重负之下,苦不堪言。婚丧嫁娶支出已经成为农村百姓沉重的负担,人人反对、人人痛恨,却又被“裹挟”着,只能照办。

“婚礼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大肆组织婚庆或文艺演出活动,不相互攀比,不举债办婚事,不借机敛财;不索要巨额彩礼(最高不超过5万元);婚礼宴席由事主与理事会协商,本着节俭原则,对亲朋好友适当招待,婚礼用烟每盒不超过20元,酒水每瓶不超过100元,宴席菜品每桌不超过400元,家门至亲礼金不超过500元。”群众会现场热闹非凡,理事长宣读着该村票选通过的“红白事制度”,群众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表示将从自身及亲朋好友带头做起,倡导红白事新办简办的好风尚。

双龙村“两委”班子按照村民意愿,组织村民代表部署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打造“1+3+5”制度体系,线上线下同发力,多形式做好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双龙村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上健全机制,强化举措,推动常态长效,树立文明新风。

“1个组织”促落实: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切入口,以村两委领导、村民理事会引导群众发挥主体作用为主线,成立村级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明确移风易俗工作目标和任务,制定管理机制,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制定出村民公约并常态化开展百姓宣讲、道德评议、志愿服务、文化宣传等各项活动。通过评选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典型创建带动移风易俗。

“3个课堂”深推进:利用党员大会、村民大会、村民小组会开设移风易俗知识宣讲大课堂,同时结合广播电教开展移风易俗音频宣传。利用移风易俗知识宣讲大课堂,今年以来共开设3期线下教学活动,参与人数800余人。

“5个起来”全覆盖:利用流动小喇叭,重点时段循环播放移风易俗音频,游走于各个村民组,大力推进让流动小喇叭响起来;利用LED电子显示屏全天滚动播放移风易俗宣传标语,大力推进让电子显示屏滚动起来;利用村民组微信群广泛转发宣传移风易俗知识内容和案例,大力推进让村民组微信群传起来;利用张挂宣传横幅,在主要干道路口等地拉横幅标语,大力推进让宣传横幅拉起来;利用独居老人走访、留守儿童走访、贫困户走访等活动,上门入户宣传移风易俗知识内容,大力推广让入户宣传走起来。

逐步推进加深积分制的管理与运用,将“积分制”管理与移风易俗工作结合起来,通过民主程序,将村组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如村民红白喜事宴席的香烟、酒水是否超标准,烟花爆竹是否彻夜燃放,周遭环境卫生是否整治等,合理设置积分内容和评定标准,以农户积分激活内生动力,使村民自治行为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调动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让“小积分”推动“大治理”。

现如今,被新风浸润的双龙村“乡村风韵浓”,理事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通过宣传发动,让提倡节俭、不摆排场的认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孝老爱幼、礼让谦和的良好氛围蔚然成风,移风易俗的观念已“沁”入人心,护航共同缔造行稳致远。(汪培)

( 责任编辑:涂慧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