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 水坪镇 > 正文

绘就和美山水图

时间:2015-10-21 08:37:24      字体:  打印  播放
——水坪镇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走笔
通讯员 夏劲松汤晓斐
金秋时节,走进水坪镇,站在谷竹高速高架桥上远远望去,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排排依山而建的青瓦白墙民居错落有致,一片片千姿百态的植物园葱翠苍劲……所到之处,处处是新人、新事、新景象,从人们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生态文化建设使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是近年来,水坪镇紧紧围绕“绿色崛起示范县”目标,一手抓生态建设、一手抓人文提升,着力打造省级新农村示范镇的一个缩影。
立足生态转型产业
水坪镇在绿化建设中,坚持以“三廊”建设为抓手,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相结合,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努力实现“路在林中、村在绿中、户在景中”的绿化目标,基本形成了以高速路、兴界路、水天路为线,以大石门、前进、东沟、沙坝等片区为面,以农户庭院绿化为点的生态建设体系。仅今年上半年,该镇完成新增植树造林5700余亩,庭院绿化1200余户,道路植树20余公里,花园补植200户,义务植树基地500亩,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群众“植绿、育绿、护绿、兴绿”的积极性日益高涨,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三廊”已然成为贯穿全镇的生态走廊。
该镇坚持把金铜岭科技工业园作为工业项目的集中载体,开展“绿色招商”,主动抬高绿色门槛,大力发展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高科技的新型工业,对现有的华康、合泰等化工建材企业引导支持开展技改转型、实施节能降耗。该镇以“规划引导、特色发展、产业聚集、链条延伸”的发展思路,重点培植以茶叶、蔬菜、核桃、二花、苗木为主的特色农业板块基地8万余亩,涌现出了一大批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深加工力度,打响有机绿茶、金银花茶、生姜、有机蔬菜等品牌。坚持把生态旅游经济作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以大石门、前进、东沟片区为示范,挖掘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绿色生态休闲为主题的“农家园林型”旅游业,逐步实现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的结合。
立足精准创新扶贫
近日,笔者在水坪镇沙坝村看到,村民颜昌礼正在自己新办的养鸡场忙个不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据了解,全镇像他这样在金融扶贫贷款政策支持下自主创业发展种、养业的达到250多户,发放贴息贷款逾千万元,为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心剂,通过政策激励,一大批贫困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主动创业增收,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在该镇村组农户,随处可见正在开展精准扶贫大走访的镇村干部,他们时而与农民促膝交谈,时而认真记录,在大走访登记表上和分户张贴上墙的明白卡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工作印记……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发展项目、脱贫目标、奖励政策、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等一目了然。年初以来,该镇以沙坝村为突破口,以“五个精准”(扶贫规划精准化编制、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扶贫资源精准化配置、扶贫政策精准化普惠、帮扶措施精准化落实)为抓手,创新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探索出极具特色的精准扶贫“沙坝模式”并在全县推广。
立足和美提升人文
水坪镇不断探索和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建设,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蓬勃开展。每到傍晚时分,在大石门、集镇等只要有广场甚至农户比较集中的院坝里就会旋律四起,老少妇女们齐聚在这里或跳舞或运动,把文化广场变成欢乐的海洋,让人切身地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气息和群众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
该镇把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放在首位,确立了以党风带家风、以家风带民风的工作思路,组建了经典宣讲队、广场舞蹈队,广泛深入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家规家训进农家”等活动,一大批卫生星、致富星、道德星、孝星等新型农民不断涌现,农民传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正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着文明建设的成果,凝聚出了向上、崇善、和美的正能量。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