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镇 > 水坪镇 > 正文

水坪镇大石门村赴谷城县堰河村参观学习

时间:2025-05-16 12:02:16      字体:  打印  播放

为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对标先进学经验,5月15日,水坪镇组织大石门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产业大户、商铺业主等30余人赴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参观学习景区型村庄建设、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林下经济等先进经验,探寻“两山”转化、绿色发展的“堰河密码”。大石门村深入领悟堰河村以党建引领、生态优先、群众共治为核心的“堰河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学经验、谋实策,为乡村振兴蓄势能。

取经堰河,解码绿色发展“密码”。堰河村始终坚持“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党建模式,村党支部书记闵洪艳带领村“两委”班子通过“三会治事”制度(村党委会议事、村民代表大会议事、村民委员会理事)将群众意见转化为集体决策,形成“支部联产业、干部联项目、党员联农户”的联动机制,大石门村考察团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是堰河村从“四无”穷山沟蝶变为国家4A级景区的核心动力。同时,堰河村以“两山”理念为指引,通过“荒山种茶—茶旅融合—三产联动”路径,打造1200亩茶园、推动180多家农户从事旅游服务业并创建“堰河香”公共品牌,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其“统分结合”的合作社模式(村民100%入股,年分红率达55%)和“垃圾分类20年”的生态治理经验,让大石门村认识到“绿色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本”的可行路径。此外,堰河村发动群众参与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和产业建设,实现每户有产业、每个村民小组有产业,如一组发展儿童游乐项目,二组村民从事餐饮、民宿、旅游相关服务业,三组以千亩茶园茶叶产业为主并开发山野农场项目,四组依托白云山景区发展真武殿朝圣祈福等,这种“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为大石门村破解群众参与度低、治理效能不足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启示。

以“他山之石”,琢“振兴之玉”。大石门村考察团赴堰河村交流学习后,收获颇丰,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大石门村可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借鉴堰河村“荒山种茶—茶旅融合—三产联动”的思路。大石门村山林资源丰富,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如种植特色中药材、开展生态养殖等,并将林下经济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开发蔬果采摘、亲子乐园等体验项目,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格局。在特色业态培育方面,可规划建设小吃一条街。通过统一规划、规范管理,打造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小吃品牌,将小吃一条街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带动村庄消费增长,促进村民增收。同时,积极推进共享农庄建设,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带着产业和项目参与到村庄发展中,打造集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共享农庄,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

堰河村从“四无”穷山沟蝶变为国家4A级景区的经验为大石门村提供了宝贵借鉴。大石门村应深入挖掘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资源,整合山林、溪流等生态资源,结合村庄传说、民俗文化等,打造特色旅游景点。此外,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村庄规划与环境整治,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治理格局,提升村庄整体形象与治理效能,推动大石门村向景区型村庄迈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返程时,一位大石门村民由衷地感慨道:“这次来堰河村学习,真是开了眼界,这些经验对我们村太有用了,回去我们就得好好琢磨怎么用起来。”此次考察学习,大石门村不仅看到了堰河村“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生动实践,更坚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信念。参与学习的水坪镇村干部表示,未来,大石门村将以党建引领聚合力、以群众共治添活力、以产业融合增动力,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水坪答卷”。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