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十堰头条讯文、图/记者 秦洪涛 通讯员 马婷婷 报道:一次普通的晨练,竟成了一场与死神的赛跑。近日,市民张先生(化名)在晨练时突发剧烈胸痛,被紧急送往当地医院。然而病情急转直下,张先生迅速恶化为室颤,并发生心脏骤停!危急时刻,当地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实施心肺复苏和电除颤,维持其基本生命体征,同时火速联系十堰市人民医院ECMO(体外膜肺氧合)团队请求支援。
接到支援电话后,十堰市人民医院ECMO团队迅速响应,携带设备紧急前往。抵达后,评估、准备、定位、穿刺……很快代表生命希望的ECMO管路成功建立并开始运转。待ECMO维持住基本生命体征后,命悬一线的张先生迅速被安全转运至十堰市人民医院。
抵达市人民医院后,胸痛中心立即开启绿色急救通道。心血管内科Ⅱ病区吴三五主任判断病情凶险,当机立断启动“ECMO+急诊PCI”联合救治方案。在吴三五主任的带领下,以李波博士、陈昆副主任医师为核心的介入团队迅速行动,为张先生施行紧急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其冠脉三支血管存在严重病变,其中右冠状动脉近段次全闭塞,是引发此次急性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必须立即开通!介入团队争分夺秒,仅用时1小时便在病变血管成功植入支架,血流瞬间恢复通畅。
尽管血管成功开通,但经历长时间心脏骤停和复苏后,张先生的心脏功能极度脆弱,血压难以维持。他被迅速转入重症医学科(ICU)。由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及护理团队组成的“生命特护组”无缝衔接,展开了精密的监护与治疗。在多学科团队的精心救治和守护下,张先生奇迹般地闯过了生死关,在ICU中苏醒过来。
度过最危险的阶段后,张先生转入心血管内科Ⅱ病区普通病房进行康复治疗。医护团队为其量身定制了精细化的康复计划:护理团队每日耐心指导呼吸训练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锻炼;医生团队则根据其恢复情况,动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从重症监护室的生死一线,到普通病房的平稳康复;从卧床不起的虚弱无力,到最终独立行走、焕发新生,张先生完成了生命的“重启”。
出院当日,张先生紧紧握住吴三五主任的手,激动哽咽:“是你们把我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其妻子眼含热泪,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金色大字的锦旗郑重交到医护人员手中。这面锦旗不仅承载着一个家庭的无限感激,更是对心血管内科Ⅱ病区全体医护人员“永不放弃每一个心跳”坚定信念的最高褒奖。
这例“心肌梗死-室颤-ECMO-冠脉介入”成功救治案例,彰显了十堰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硬核的综合救治能力。从县级医院到三甲医院的高效无缝衔接,从基础心肺复苏到ECMO等高级生命支持的快速响应,从多学科协作的急危重症抢救到个体化、精细化的长期康复管理,十堰市人民医院构建了完善的“全周期”生命救治链条。“每一次心跳的延续,都是对‘生命至上’理念最铿锵有力的诠释。”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Ⅱ病区主任吴三五表示,团队将继续以尖端技术为矛,以仁心仁术为盾,为鄂西北地区百姓的心脏健康筑起最坚实的防线。
专家介绍
吴三五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十堰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病区主任
《内科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非公立医院医疗机构协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委员、湖北省预防医学会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心血管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组成员、湖北省高血压达标中心联盟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脑血管病防治学会委员、十堰市胸痛联盟委员会委员、十堰市房颤联盟委员会委员、十堰市心血管疾病介入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十堰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第一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十堰市心衰联盟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复杂冠脉病变,CTO病变,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钙化扭曲病变,独立完成各种支架手术超5000台),起搏器植入(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无导线起搏器,ICD植入等),先天性+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封堵,卵圆孔未闭封堵,左心耳封堵等,年手术量200台左右,累积手术量超1000台)。曾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心导管室进修冠心病介入治疗。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SCI论文、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学术论文20余篇。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联系电话:8637774
李波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血管内科硕士,福建医科大学全日制内科学专业学位博士,院“青年英才”。
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教学工作14年,已完成冠脉介入诊疗、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及起搏器植入等各类介入手术近万例。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起搏器植入术及左心耳封堵术。主持参与省市校级科研立项多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中文期刊论文20余篇。
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联系电话:8637774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