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让爱的轮回
——记十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肖玉平
生命没有轮回,但爱可以轮回。
40多年前,竹溪县中峰镇一个父母双亡、孤苦伶丁的3岁小女孩趴在工作人员的背上走进了社会福利院,在护理员叔叔阿姨的精心呵护下,健康、幸福地成长。
40多年过去了,昔日照料她的叔叔阿姨们相继退了休,而她早已接过“衣钵”,从收养的孤儿变成了护理员阿姨,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为老人、孤儿、残疾、病人端茶递饭、拖地抹灰、洗衣叠被……
在供养着近百名痴呆傻残、病弱疯癫孤寡童叟的竹溪社会福利院,只要提起她的名字,院民们无不为之而动容,就连哑巴也竖起大拇指,她就是这里的护理班长肖玉平。因为感恩,肖玉平在这个又脏又累的岗位上走过了30多个年华,在她看来,这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情,一份债,一个个“羊跪乳,鸦反哺”的故事。在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被评为提名奖。
老人的孝女
俗话说:老小老小,照顾老人就如同照顾小孩一般,需要比平常人更多的关注。肖玉平自幼失去双亲,她把福利院的孤寡老人们都当作自己的父母,春夏秋冬,热心伺候,无微不至;年复一年,“送走”的是一批又一批耄耋院民,不变的是那颗赤子之心。
2006年春节,83岁的院民郑昌秀不小心摔断左腿,全身不能动弹,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个多月,肖玉平每天将调好的可口饭菜送到床前,在床上为老人洗脸擦身、接大小便。老人康复出院不久,又不幸跌断右臂,因怕打针闹着不去医院。肖玉平只好找医生上门诊治,自己还经常上山采挖草药,附加土方治疗;一日三餐、服药喝水都由肖玉平一勺一勺地喂,老人神志不清时,经常打翻汤药饭碗、破口辱骂、痰吐其面、抓破脸颊,可肖玉平还是含着泪,一如既往的默默伺候着。老人在去年病危时,抚摸着肖玉平的头说:“闺女呀,我只能在九泉之下保佑你平安。”老人含笑离世后,肖玉平为其洗澡,并将寿衣贴身暖热后为老人穿上。
人们哪里知道赞誉背后的伤与痛,在福利院这个特殊的老人群体里,老人有时真像人们所说的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院民喻立珍老奶奶因飞来横祸而家破人亡,巨大打击使老人精神接近崩溃,经常情绪失控,对肖玉平不是打骂就是摔砸东西。在抱老人去洗澡时,她总是被老人揪得青一块、紫一块。肖玉平总是默默地承受着,事后反而主动地安慰老人。在长时间反复心理安抚下,老人逐渐恢复正常,还经常拉着肖玉平的手诉说心中的苦闷。
护理好老人,既需要爱心、细心、耐心、宽容心,还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承受力。福利院里只有一名男护工,忙不过来时,肖玉平要经常做男院民的护理工作。50多岁的梁光明是弱智,经常赤身裸体,还将屎尿拉在床上,糊在衣被和墙上。肖玉平忍着打骂,不厌其烦为他擦洗、换衣,忍辱负重地干着男性护工应干的事,在她眼里,护理工作已没有男女之别。当亲戚朋友劝她办病退,早点离开又苦又脏的岗位时,肖玉平总是坚定地说:“变泥鳅不怕泥巴糊眼睛”。
点点滴滴,老人们都看在眼里,也感动在心里。74岁的院民万克英逢人就夸肖玉平,说自己进福利院七年了,肖玉平照料了她七年,平常一直是送饭送水、问寒问暖,每当抱病卧床时,肖玉平总是一边张罗治疗,一边自掏腰包买鸡蛋、酸奶、水果等送到床前,让她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母女之情。
孩子的慈母
福利院里有孤儿20多名,身体正常的寥寥无几,还有3位没姓没名,
肖玉平就分别叫他们福幸幸、福甜甜、福乐乐。在母爱般地照护下,孤儿们都亲切地叫她“妈妈”。
9岁孤儿陈曾平患有精神病,收养3年来,在肖玉平的无微不至关怀下,虽然偶尔做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坏事,但在肖玉平面前却显得很“乖”。今年院里把他送到特校念书,不到一个月,校方无奈将其退回,肖玉平只好又当“老师”又当“保姆”。
现已上大学的孤儿余宝娣,刚收养时骨瘦如柴,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吃上有油的饭菜就拉肚子,稍不注意就感冒。肖玉平只好从吃喝入手,对其实施系列“特殊化”,每晚都拍着被子让其酣然入睡后才离开,有时忙不过来,就把孩子带回家睡……在肖玉平的精心呵护下,余宝娣的身体逐渐壮实起来。2002年,余宝娣患鼻息肉,需到市人民医院做手术,肖玉平主动请缨照看,在医院半个多月里,医护人员和病友都以为这是一对感情深厚的母女。
也许是自己从小在福利院长大,肖玉平对福利院的孩子有着血脉相连的亲和痛,个个都看成手中的宝。残疾孤儿龚珊珊刚来福利院时还不到4岁,身体虚弱且扭曲变形,不会说话和走路,见到的人都说这孩子养不活,可肖玉平还是尽力“挽救”这个小生命。在日复一日地喂药、调养、教说话和康复锻炼下,小珊珊终于自己能搀扶着行走和咿呀学语了。有一天,肖玉平正在喂饭,小珊珊突然望着她喊了一声妈妈,从没有如此“奢望”的肖玉平激动得热泪盈眶,一把搂住孩子,久久不愿放开。事后,每当别人提及此事,肖玉平总是开心地说“有这一声妈,我再苦再累都值得。”
一声“妈妈”,饱含了太多太多的感激,也饱含了太多太多的付出,30多年,肖玉平付出的何止是一次、两次,叫她“妈妈”的又何止是一个、两个。孤儿陈天宝参军多年了,探家时还一直把肖玉平叫妈妈。说起“妈妈”肖玉平,小伙子动情说,这辈子我认定了她就是我的亲娘。
“爱”的传人
在福利院,肖玉平是护理班长,要带领两名年近50岁的护理员负责90余名院民的衣食住行,工作量不言而喻。肖玉平总是遇事先上。
去年冬天,竹溪遭受50年不遇的低温,水管冻结。肖玉平看着每天院民换下的几十件脏衣服,只好从井里打水搓洗,手冻破了就用胶布缠着继续洗。在她的影响下,其他(她)护工也比着干,为了老少院民都能穿上干净的衣服,谁都没有怨言。
其实,肖玉平身体并不算好,早年患有胃出血、高血压等,先后做过甲亢和卵巢切除手术,可疾病并不能阻止她忘我的工作。2006年的一天晚上,肖玉平从加工棉被车间走出来已是十点,她还不忘给儿童掖掖被、给老人倒杯水、给病人送包药……在返回的楼梯间,因身体虚弱和过度劳累,突然头晕目眩,栽倒在地,昏死过去。后来,两位院民发现后,及时把她送进医院。肖玉平常说,是福利院给了她两次生命,她唯一的感恩办法就是拼命工作。
近20年来,肖玉平没有在家做过一次团年饭,没有与家人吃过一顿热乎的饭菜,每年大年三十,她还要给院民们准备吃穿和换洗。今年春节,已经远嫁江西的院民张英,特地带上丈夫和小孩回到福利院,她要陪肖妈妈再过一个欢乐年。
为便于在夜晚照看幼小孤儿和患病院民,肖玉平把家搬进福利院,开始丈夫对妻子顾院不顾家的做法也抱怨过,后来在妻子的感化下,也热衷于这一事业,时常还帮妻子干起福利院的事情。独生女儿杨卉卉长期耳濡目睹妈妈的工作,也读懂了妈妈的心,也爱上了福利院这个和谐大家庭,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爱在又一代人身上悄无声息的传递着。
感恩无言,大爱无声。肖玉平当初被送进福利院时只有3岁,是老院长、获得全国“孺子牛奖”的童秀清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两人情同母子,感情笃深。如今,肖玉平装着所有的感激、所有的泪水、所有的爱和责任,憋足一股劲沿着“妈妈”童秀清走过的路,紧追不舍,试图超越……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