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德在坚守承诺中闪光
——记十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马盈安
马盈安是竹溪县民政局光荣院副院长。23年悉心照顾战友周奇林烈士母亲的感人事迹在竹溪传为美谈,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和“敬业奉献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全县民政系统学习的先进典范;2008年3月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在全县推广,巡回报告先进事迹;2009年被推荐为全县“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当年还受到中央军委表扬并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们接见;2010年又受到湖北省委表扬被省领导接见。在今年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被授予道德模范提名奖。
二十多年前,马盈安和周奇林是战友,在保家卫国的革命事业中亲如兄弟。一次捕俘行动中,周奇林意外牺牲,马盈安悲痛欲绝,延续真情,毅然放弃上军校机会,二十多年来,自愿挑起照顾周奇林家人的重担,坚守着没有约定的诺言,经过战火的洗礼,对革命功臣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情,他又把战场中相濡以沫之情化为对光荣院老功臣们的全身心的服务而无怨无悔。
亲如兄弟的战友情
1981年10月,17岁的马盈安从红光村参军入伍到河南,与水坪镇黄龙村19岁的周奇林分在同一部队。他在警卫连,周在侦察连。既是同乡又是战友,常在一块儿玩,且常谈到家乡情况。“等以后退伍回家了,一定好好孝顺母亲。”马经常听到周奇林这样说。三年的部队生涯,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兄弟友情。
1984年,我国南方边境老山、老阴山自卫反击战打响了。马盈安所在的43军129师要抽调一个连上前线,他和周奇林争着挤上了南下的火车。老阴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县杨万乡对面,植被茂密,山势险峻,是1984年我国南方边境自卫反击战主战场之一。该地区雨量充沛,空气异常潮湿,马盈安严重的风湿病就是在那时患上的。马盈安所在的连队是侦察连,在一次行动中,马盈安他们足足潜伏了18天,“要是在营地、猫耳洞睡上一觉,不知道有多舒服。”他至今仍感叹侦察兵的艰苦。他们这支骁勇的连队进入者阴山后,昼伏夜出,抓俘虏、搜集情报,出色的完成了各种侦察任务。周奇林还因为表现突出,被火线提升为副班长。
然而不幸总是来的那么突然。10月28日清晨,雾气笼罩的815高地。周奇林所在的捕俘组由连长带领,已悄悄潜伏到位,马盈安所在的掩护组也将目光牢牢锁定在敌方阵地上,稍有异常,他们将掩护捕俘组撤离。7:30分,两个敌兵向捕俘组的潜伏点走来。当前面一个敌兵离周奇林一米左右时,周奇林一跃而起,将他扑倒在地,其他捕俘组成员也扑了过来,后一个敌兵见情况不妙,掉头就往回跑。这时,敌人阵地也发现了捕俘组,顿时枪声大作,敌人疯狂地向周奇林和其他战友扫射。此时,掩护组的枪声也响了起来。捕俘组的连长见已经暴露,忙招呼其他人赶紧撤离。周奇林和另两名战友拖着俘虏向我方狂奔。在奔跑的途中,负隅顽抗的俘虏挣扎着拉燃了身上的手雷,连长还没来得急喊“散开”手雷就爆炸了,而当时他们离敌人的阵地只有40米左右。硝烟还未散尽,马盈安第一个冲下山,见周奇林浑身是血,仰面倒在地上,另两名战友也负了重伤,当即把周奇林背到背上往回撤,“我感觉到他的骨头好像被震碎了,一使劲都能捏到一起,越跑越觉得背上的周奇林格外重,格外的凉”,马盈安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感觉。背着周奇林跑了3里地,赶到接应地点时,浑身是血的马盈安看着浑身冰凉的周奇林,再也控制不住,放声痛哭……
连长为这次行动要给他请记二等功,他却含着泪顶了一句:“我的战友、我的兄弟都死了,拿奖章有什么用?”此后,每当侦察连接到任务,马盈安都抢着去参加,一心想着给周奇林报仇。1985年正月,在一次袭击捕俘战斗中,他又一次荣立二等功。
师里给了连队指标,让他上军校,但一想到周奇林在战场上牺牲,其母亲失去心头肉后悲痛欲绝的样子,他便放弃了上军校,亲朋好友都替他感到惋惜。1985年12月,他带着一身伤痛、两枚奖章和对周奇林的无限哀思,退伍回到了竹溪。而他的老乡、战友、兄弟--周奇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荣记一等功,长眠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者阴山上。
坚守那没有约定的承诺
退伍后的马盈安一回到家,便急忙赶往周奇林家中。周奇林的母亲秦明秀看到他,仿佛又见到她最疼爱的小儿子,死死抱着他放声大哭,他也泪流满面,看到几乎哭晕过去的秦明秀,压抑着悲痛说:“您别哭了,再这样哭我可不敢来了,以后您就把我当成周奇林吧。”秦明秀看着他那真挚的目光,哭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妈想死你了。”
当天,马盈安就留在周家,给老人讲周奇林生前的故事,劝慰两位老人直到深夜。
从此,他把自己当成秦明秀的亲儿子,隔三差五来看望她。周爸爸喜欢喝当地产的苞谷酒,秦妈妈喜欢吃点甜食。马盈安每次去看望二老,总要打上几斤苞谷酒,买些点心。每年春节来临,他都会提前把年货送到周家。
在马盈安精心照顾和无微不至地关怀下,两位老人的心情也慢慢变得开朗多了。
1986年3月,他和女友第一次见面,当天,他便把女友带到“妈”家里。看到清秀漂亮的准儿媳,秦明秀摸着她的脸说:“真是好姑娘,我儿真有福气,找到了这么好的媳妇儿。”他的女友羞得满脸通红。1986年马盈安结婚时,他和妻子买来礼物看望秦明秀。妻子娇嗔地叫着“妈”,看着美丽可爱的新儿媳,秦明秀心里乐滋滋的。她笑着对马盈安说:“娶了这么好的妻子,以后可要好好待她,可别有了媳妇忘了娘,要经常带媳妇回来看看。”
这以后,逢年过节、老人生日,马盈安从不错过,总要带上妻子,约几个战友给老人热闹一下。秦明秀患有冠心病,他和妻子隔三差五地前来看望、照料她。
1991年,73岁的周爸爸因病去世。接连的丧子丧夫之痛,让秦妈妈哭断肝肠。为此,马盈安往周家跑得更勤了,经常开导老人,帮助她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1999年,马盈安从县福利院调到县光荣院任副院长,这里离秦妈妈的家不到两公里,马盈安上门看望就更频繁了。
秦明秀患有冠心病,马盈安和妻子隔三差五地前来看望照料她。2005年秋季,秦妈妈在家不慎把腿摔骨折了,在外办事的马盈安火速赶回,把老人送到医院,并抱上扶下,床前床后照顾了一个多星期。
2007年7月,79岁的秦明秀因病去世。老人去世的当晚,马盈安和妻子在老人的遗体旁整整守了一夜,直到把老人的遗体送上山。周奇林的哥哥周奇成说:“马盈安对待我父母亲就象是亲生儿子。”周奇成现在常说,虽然两老不在了,但马盈安又千方百计地帮助他家发家致富,不仅经常上门给他提供科技致富信息,还隔三差五给予接济他家,真不知怎么感谢马盈安。马盈安则笑着说:“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无怨无悔为老功臣们服务
1999年,马盈安从县福利院调到县光荣院工作,面对老烈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这些为祖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老功臣”,经过战火洗礼的他,对老功臣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亲情,他把这种亲情转化为对“老功臣”的全身心的服务,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无微不至的照顾,让老功臣们幸福地安度晚年。
2002年正月初十,烈属黎时荣突发疾病,凌晨两点多钟,护理人员电话打到马盈安家里,听到老人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即披衣起床,骑上摩托车就往光荣院赶,一路上刺骨的寒风吹的他那双风湿的腿瑟瑟发抖,开始是钻心的痛,后来就麻木了,连踩刹车都不行,冒险赶到光荣院,奔到老人床前背起老人就下楼,腿有些不听使唤,下楼时一下跪在了地上,幸亏同事们扶住,他咬紧牙关撑着硬是坚持把老人送到医院。老人的病好了,可他腿上却添了几块新伤。妻子见他经常拖着带病的身体拼命干,心疼地说:“你也是对国家有功的人,腿疼的那么厉害,为什么不给领导反映,请领导照顾一下呢?”他却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是非常幸福的,他们连生命都舍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2004年1月,64岁的桂德崇老人突患急性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生命垂危。得知消息,当时正请病假在家休息的马盈安即赶到院里和院长一起把老人送到医院,四天四夜的抢救,他守护在ICU病房,日夜没有合眼地盯着老人的每一点细微表情和变化,这也让他的风湿腿越发疼痛和严重,时间久了几乎不能站直行走,院长和同事劝他回家休息,而他却说:院里还有那多老人需要照顾,工作那么忙,你们就不要操心这里,我一定把老人照顾好,老人没好我也不会走。在他的细心照顾下老人脱离了危险,之后的一个多月他一直守在老人的病床前,喂水、喂饭,端屎、端尿,为老人擦洗身子,快过春节了,老人没有留下一点儿后遗症康复出院了,他却瘦了一大圈,但却开心地像个孩子,激动地说:“这辛苦也是值得的。”
马盈安自调到光荣院后,接收老人入院,为老人端水、送饭、送生病的老人到医院治疗等“日常工作”都见得到他的身影。后领导安排他分管光荣院的福利生产工作,便起早贪黑,既是管理员,又是生产员。2000年,光荣院为解决供养经费不足的问题,新上了型煤生产加工项目,为了节省开支,管理干部齐上阵。他白天进城送煤球,晚上忍着严重的风湿病疼痛(夏天要穿秋裤,上楼都很困难)与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做煤球,当年实现纯收入4万多元,极大地改善了院民生活。虽然他自己也是一身的病痛,但为了让老功臣们生活得更好,种粮、种菜、养鸡、养猪,不管轻活重活,都抢在前面带头干。亲戚朋友笑着说他:“你是啥国家干部,简直跟农民一样,净干些挑大粪挖地的活。”他侄子说他是泥腿子干部,他却说:“看着这些老功臣晚年生活的幸福,我这些付出很值!”
“为‘功臣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马盈安说。几十年来,他就是这样,视老人为亲人,视功臣为长辈,扎扎实实工作,用真情和汗水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为老功臣们服务,为烈属们尽孝,其美德在坚守承诺中熠熠闪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