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王大芝

时间:2011-12-14 09:47:37      字体:  打印  播放

孝道无声
--记十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王大芝

王大芝是竹溪县丰溪镇丰溪村村民,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丈夫去世后,她带着10岁的女儿和年过七旬的公公毛和易改嫁到李得才家,和李得才一起将无血缘关系的毛和易照顾得如同亲生父亲一样。她积10年之时日,垒起一座孝的丰碑。在全市第三届道德模范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孝老爱亲模范。
一场意外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
1990年5月,20岁出头的竹溪县丰溪镇丰溪村姑娘王大芝经人介绍,与本村小伙毛昌永结为夫妻。
第二年4月,可爱的女儿降生了。婚后第四年,家境贫寒的毛昌永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下,盖起了两间土木瓦房,一家人从茅棚搬进了新房。
夫妻俩憧憬着,现在多打工多挣些钱,将来再盖楼房,送女儿上大学……
但一个意外,把他们的理想击得粉碎!1999年春,毛昌永到河北一家煤矿打工,当年冬天却拖着一身伤病回家。原来,煤矿发生垮方事故,毛昌永牙齿全被打掉,脸部也多处受伤。矿上赔了点钱,让他回家休养。
面对受伤的丈夫,王大芝全力照顾。矿上赔的钱很快用完,她便借钱为丈夫治疗,还上山采草药、四处寻偏方。在王大芝的精心照顾下,毛昌永渐渐康复,能够自由行动了。
正当大家为毛昌永的康复而欣慰时,谁也没料到,更大的灾难在后头。
当年12月20日,毛昌永一人摸黑到本村一位村民家参加吊唁活动,却不慎摔下山崖,永远地离开了亲人。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后,毛昌永的父亲毛和易变得无精打采,整日唉声叹气,茶饭不思,家人怎么开导都没用。王大芝便拉着女儿来到公公面前说:“爸,你再不能伤心把身体拖垮了,要等着孙女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后好好孝敬你。你放心,昌永走了,我就是你的亲女儿,有我一口饭吃,绝不让你饿着。”
一如既往
她待公公像亲爹一样
王大芝不敢在公公面前露出半点悲伤,怕引起公公伤心。喂猪、收拾家务、照顾老小,还要耕种几亩地,家庭重担全压在王大芝一人肩上,只有在照顾女儿熟睡之后,她才一个人悄悄地流泪。
看着苦苦支撑家庭的儿媳,毛和易有些不忍:“要不,你再找一个,把小孩带过去,我跟我女儿过。”
乡亲们看见王大芝为了孝敬老人,里里外外一肩挑,日子过得太清苦,担心她终有一天会撑不下去,便纷纷前来给她说媒。
“遇到合适的再找一个吧,家里也好过些。”乡亲们劝说。
“要嫁,我也要带上公公,不接受他的,我坚决不嫁,我说过要孝敬他到老的。”王大芝郑重其事地对每一位前来说媒的人说:“我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嫁必须答应我带着公公一起嫁。”
这样“苛刻”的条件,让几个看中王大芝的人打了退堂鼓。
王大芝说:“那是我一生中最艰难的时候,我也想过活得太累,这样做值不值得?但看到快70岁的公公还在操劳,看到可爱的女儿,心想,自己老了也想女儿好好照顾,为什么不教育女儿坚强、孝敬呢?所以我咬牙坚持下来。”
毛昌永的妹妹毛昌英执意要接父亲去她家。经过考虑之后,老人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对女儿说:“这些年,大芝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我,我舍不得离开这个家,更不想让这个家就此解散。”
一个条件
带上公公一起出嫁
有一位男子被她的事迹深深感动,把爱情的橄榄枝伸给了她……
这是一个纯朴、忠厚的汉子,他就是王大芝现在的丈夫李得才。他是王大芝在农忙时请的主要帮工之一,干活特别卖力。
李得才也是丰溪村人,曾经与毛昌永一起到河北煤矿打过工,两人亲如兄弟。随着认识的加深,李得才被王大芝的孝心与坚强打动了,托本村有声望的老村长说媒。王大芝还是那个条件,没想到李得才答应了。
2001年3月,没有热闹的婚礼,王大芝带着公公与10岁的女儿,与李得才结为夫妻。
王大芝和丈夫大事小事有商有量,家务事抢着干,有时还带着老人、小孩,去李得才父母家看看。不管春夏秋冬,她都会在季节变换时给老人买衣服,逢年过节或公公生日,她都给他买点小礼物。毛和易牙齿不好,她就把饭菜煮烂一点,每次做好吃的菜,她总是教孩子先夹给老人吃。
2009年8月,王大芝搬进了现在住的两层楼房。她专门收拾一间屋给公公当卧室,好方便照顾老人,可公公却舍不得离开原来的家。后来,王大芝夫妇请村干部做工作,才“强迫”公公与他们住到一起。
“当时我父亲说要跟着儿媳走!王大芝真不错,把我父亲照顾得蛮好。”说起嫂子王大芝,毛昌英激动不已。
其实,王大芝一家并不富裕,买房子还欠着3万余元,但孝敬公公却“宽裕”。近两年,李得才到江西打工,王大芝一个人操持农活和家务。王大芝身体不太好,还患上支气管炎,可她仍坚持一年喂3头猪,养猪主要是为了一年到头让毛和易有肉吃。
2009年3月20日,毛和易突然脸色发白、呕吐,痛得大汗淋漓,王大芝立即包车把毛和易就近送到陕西省镇坪县医院治疗,夫妻两人轮换照顾老人。喂药、喂水、喂饭,梳头、洗脸、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他们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同房的病人。
病友们都以为王大芝是老人的女儿,当得知她是老人的儿媳时非常惊讶:“儿媳能这样照料老公公,真是不多见。”出院以后,毛和易的大小便不能自理,王大芝从没有嫌弃过公公,就像亲生女儿一样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
同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毛和易在一次醉酒后,忽然摔倒在地,致腰部烫伤。闻讯后,王大芝和丈夫赶紧借来担架,将老人送到附近卫生院医治。由于老人身体虚弱,王大芝宁愿自己节俭一点,也要买来补品,给老人补身子。
如今,老人身体好多了,还能帮家里做一些家务活。
2011年春节,王大芝给公公买了一双200多元的皮鞋。可是,老人一直舍不得穿。这双鞋成了老人的心爱之物,总是把它擦得干干净净地收藏起来。
毛和易逢人便夸:“没有儿媳妇,我不可能活到今天。”儿媳妇已经成为老人所有的依靠,几乎片刻离不了。
一份默契
夫妻携手演绎孝道传奇
5月17日,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卫视以及本报在内的10家中央、省、市级媒体记者来到竹溪县丰溪镇丰溪村,专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王大芝。
今年80岁的毛和易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王大芝把我照顾得很好,饭、肉总是煮烂了给我吃;李得才话不多,但烟、酒总是给我买齐,这么多年从没说过我一句不是,比亲儿子还好!”
原来,王大芝与李得才结婚的最初几年里,毛和易舍不得离开老家,只过来吃饭,晚上还是回原来的家中休息。每天早晨接、晚上送,王大芝没空时便让李得才代劳,从未间断过。同时王大芝坚持每星期为公公洗一次衣服,到了夏天每天洗两至三次,每月洗一次床单,把公公的家收拾得跟自己的家一样干净、整洁。
“人老了,保证他有酒喝,有肉吃,照顾好他的身体,衣裳洗勤点,就这,也没什么。”王大芝谈到十几年如一日孝敬公公毛和易时平淡地说。
“要说孝敬,其实他比我孝敬,我们现在基本上算是照顾三方老的,毛家、李家、王家。但是没有一家老的说我们没照顾好。”王大芝口中的“他”,自然是李得才。
“我和王大芝会给毛和易养老送终,我们双方的老的,我们也尽力孝敬。”不善言辞的李得才说。
“现在比原来强多了,大女儿在读卫校,7岁的小女儿李金林也上学了。现在国家政策好,我和李得才两个人勤劳些,日子会越过越好。”王大芝对未来充满希望。
王大芝孝老爱亲的感人事迹,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如今,她成了十堰市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她虽然每日辛劳,但家庭和睦,照顾公公成了她每日生活的重要内容。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