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竹溪县有一座大营盘山峰,海拔2300多米,这里植被茂密,常年溪流淙淙,落差大,瀑布多,形成了多处梯次瀑布。民间传说商朝时,闻太师大军曾在此山驻扎。
暮春交夏之际,应作协文友相邀,我带上相机,前往大营盘,窥探一斑。
进入大营盘峡谷,林荫密布,山风习习,刚刚还因长途跋涉而燥热,此刻凉意袭人,只有迈开步子,不断活动,才能驱散凉气。峡谷中树绿水清,山花绽放,栈道曲折。那树叶绿得发亮,漏射下来的阳光,打在树叶上,落在水面上,斑驳陆离,光影婆娑,明暗对比鲜明。我几乎走一步就要拍几张,不愿错过每一处闯入眼里的妙景来。那开出花儿的苔藓,那举着花蕾的野百合,那落在栈道上的一片黄叶,一一抢入了我的镜头。
溪谷里有很多大小不一的岩石,浑圆厚实,错落叠置,互相挤压,又相互依靠。一路奔泻的泉水,时而从巨石之间涌出,时而漫过巨石,恣肆流淌,受不了任何阻拦。这些岩石或许是若干年前因山裂而落,滚于峡谷之内,静卧于溪流之中。青苔覆石,溪水环流,阳光散射,通透明澈,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滞缓了前进的脚步。
溪水从山顶流下来,我们攀援栈道逆流而上。这栈道修建地别有风格。能踩实的路段,一律就地取材,用巨石铺设,悬空的地方,用钢筋水泥做支撑,上面架置防腐的板栗色生态木。修栈道不另外开山,不砍伐树木,随弯就势,能直则不弯,宜弯不裁直,即使一棵很小的树,一根枯死的老藤,也让它生长或留在原地,尽量保持了自然原貌,不刻意修筑和毁坏。
沿路的栈道,如“之”字般曲折回旋。从此岸到彼岸,全靠栈桥连接,最小的栈桥是一块巨大的条石,仅能容一人经过。从一级瀑布到二级瀑布的途中,大概有十座栈桥。溪流一会儿在左边,一会儿又跑到右边;一会儿平行慢游,似乎静听我们谈论什么;一会儿又激昂奔泻,不理睬我们的到来。突然,有一处六七米高的滚水坝横亘在眼前,泉水从坝上跌落飞泄,形成一道水帘瀑布。越过这一道水帘,就来到了气势恢宏的一级瀑布。
一湾潭水接纳了飞泄的泉流。潭深水更蓝,瀑高接云天。站在碧蓝的潭水边,无法看到瀑布的全貌。我们越过水潭边的巨大跳石,步入连接栈道的廊桥,坐在廊桥里静静欣赏眼前的飞流。目测一级瀑布,有二十层楼高,需仰头九十度角才能观察到出水口。瀑布所在的山势呈向左倾斜状,泉水奋勇飞下,触底斜逸,从最高处跌到最低处,向右漫流,潇洒奔放,收纳自如。从廊桥右侧向高处走,有一段小径直抵瀑布。女文友们顺溪流站成一排,高抬左脚,伸举右手,欲揽瀑入怀。也有胆大的文友,不顾滑倒之险,径直跑到瀑布跌落处,站在巨岩上,与飘逸的瀑布合影留念。
离开一级瀑布,爬上右边的栈道。这一段栈道比较陡峭,成七十度角,紧挨山壁。支撑栈道的横臂一端钻入山体,一端架在钢构柱头上,非常牢固。护栏之间用结实的钢筋焊接,其外浇筑水泥,表面深色无奇,低调融入自然,外形波浪粗糙,便于游客抓扶。
栈道之上是另一条山涧,奔流不息,从脚下的栈桥穿过。栈道迂回,向来的方向延伸。回首穿过林荫,可以看见一级瀑布若隐若现,缥缈婀娜。栈道尽头,有一处观景台,可容纳十余人。眼前有几树杜鹃花在盛开,翠绿的树叶,火红的花儿,白色的水帘,由近及远,渐次呈现。
从观景台折返,栈道回绕斜上,又一次越过山涧,沿弧形山壁向来时方向前进,再次完成“之”字行程。正在行进中,一棵大树斜横于眼前,将栈道截断,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们只好低下头,慢慢从树身下走过。人类终归是要向自然俯首的。而一时的俯首,却可以带来长久的相安。
栈道攀附悬崖右拐,眼前出现一条与栈道平行的山泉,流到我们的脚下,不见踪影。原来悬崖处正是一级瀑布的出水口,泉水从此处飞泄,坠入无底深渊,永不回头。右拐往上,行三百余米,就来到二级瀑布的巨大气场中。经过瀑水亿万年的冲击,形成了环形山体。在巨大山体之间,我们显得渺小,发出的欢呼被水声湮没。
奇特的是,二级瀑布有两道瀑流,一大一小,一宽一细。水流不大,但流瀑欢畅。我们称之为夫妻瀑,左边宽瀑为夫,壮阔伟岸,右边细瀑为妻,娟秀细腰。夫妻瀑时聚时散,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水结缘,丝连不断。聚合源于雨水充沛,隔离依然弱水长流。聚时合为一体,离则牵手相依,山峰作证,日月相映,不离不弃。
夫妻瀑海拔1600米左右,如果到山顶,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而且没有栈道,没有向导,没有准备,实在难以到达。欣赏完夫妻瀑,我们带着游兴未尽的小遗憾,原路慢慢返回,杨家扒场部安排的农家饭正在等着我们品尝。
山水之美,加上农家美食,为此行留下了无穷回味。(阚小辉)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