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吉银:从三轮车夫到亿万富翁

时间:2009-03-16 09:30:58      字体:  打印  播放

2008年,昆明十堰商会先后在十堰投资10亿巨资,兴建东盟工业园、云燕农博园和盛世唐 城物流园3个项目。如此“大手笔”不禁让人连连称奇。记者日前走近了昆明十堰商会的“ 掌门人”邵吉银,了解到他从一个穷苦孩子成为亿万富翁的传奇人生。
学艺受骗
无奈青年欲跳江轻生
1967年12月,邵吉银出生于竹溪县县河镇一个贫穷的农家,少年时代极为不幸,8岁时 母亲病逝,11岁那年右腿被摔骨折。1984年夏又突然犯病,在病床上整整躺了3年,最终经 过刻苦的训练甩掉双拐。为了生计,他先后跟人学过修表和木匠,但均因种种原因而中途 放弃。
19岁那年,邵吉银前往远嫁在随州的姐姐家,看到城市的繁华,思想发生了彻底改变 ,决心走出大山。此时,收音机里一条关于武汉市一个无线电修理班招收学员的信息,引 起了他的兴趣,但170元的学费却又让他犯难。正当邵吉银为学费一筹莫展时,杀猪的父亲 收集的猪鬃为他带来了希望。在一个夜晚,趁父亲外出,邵吉银偷偷将猪鬃卖掉。临走前 ,他给父亲留下了一封“绝笔信”,悲壮地出行了。
邵吉银揣着学费,酬躇满志。他坐车到了武汉,而后直奔校区。谁曾想,在车上,他 遇到了几个“赌博”骗子,没有经验的邵吉银,分几次押上了身上的钱,结果“输”了个 精光。
车到长江大桥时,几个人下了车,邵吉银拼命追着要钱,遭到对方一顿毒打。没有了 学费和路费,不仅技术学不成,更回不了家,邵吉银绝望之极。望着江水,泪流满面的他 将心一横,准备纵身一跳了却生命。正当他往下跳的时候,突然被身后守桥的战士抓住。 守桥战士对其进行了劝说,并将他送到了车站,给了他回家的路费。

闯荡云南
5元运费让他发现商机

邵吉银渐渐步入到打工的行列,他先后到武汉、广州、福建等地打工,几年后回到家 乡结婚成家。
1990年,邵吉银听说昆明气候温和,景色秀丽,发展的机会多一些,也更适合自己的 身体状况,于是与一工友相伴到昆明“淘金”。
在昆明一个建筑工地干了将近一个月,邵吉银发现有不少十堰老乡在那里贩菜,不仅 比工地干活挣钱,而且轻松自由,于是他便和弟弟干起了贩菜的生意。由最开始的挑菜卖 ,到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驮菜卖,再到将二手自行车改装成三轮车,邵吉银的贩菜生意“ 越做越大”。
有一天,有个人给5元运费请他运一点货。邵吉银欣然同意,不一会他就将货物给对方 运到了目的地,这时他发现:用三轮车运货比卖菜来钱更快,且没有什么风险。于是他抱 着试试看的想法,骑着三轮车来到了昆明市货运比较集中的地带等待生意。第一天,邵吉 银就挣了20多元,这跟当时卖菜相比要强得多,收入更高,而且更轻松自由。就这样,凭 着一辆改装的三轮车,邵吉银每天早出晚归,晚上十点多才回家,一个多月下来,邵吉银 有了1000多元的积蓄。
不久,邵吉银买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持证经营。生意有了保障,收入比以前更可观了 。邵吉银又将妻子接到了昆明,开了一家小商店,经营烟酒副食及冷饮,而他则仍然帮人 拉货。
家乡的人看到邵吉银在昆明干得不错,于是纷纷投奔他,也做起了人力三轮车运货生 意,邵吉银则顺理成章地成了“车夫老大”。1991年,邵吉银和老乡们在那里成立了十堰 三轮车队。
1994年,邵吉银一位在云南的亲戚开了一家汽配公司,正缺人手,看到他诚实、勤快 ,便让他去当业务员。凭着聪慧的大脑、辛勤的工作,邵吉银很快成为这家汽配公司的业 务骨干。在这位亲戚的公司,邵吉银的业务能力很快得到提高,他不断地拓展业务领域, 到1994年底,他已将业务做到了周边省市,遍及贵州、四川、广西等地,在与众多客户的 交往中,他掌握了汽车及配件行业的经营诀窍,发现汽配行业利润可观,前景看好。

3万元起家
汽配市场掘得第一桶金

帮人经营汽配生意让邵吉银大开眼界,也萌生了单干的念头。机会不期而至,1995年 ,昆明汽配市场有一间门面出租,房租连同转让费共需3万元,邵吉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他认为凭借自己的能力能够将这个门面经营得更好,于是他同那家汽配店签定了门面转让 合同。
付给对方房租及转让费后,邵吉银几乎“两手空空”。没有现货,也没有流动资金, 邵吉银只有凭借自己积累的人脉关系先向别人赊来汽车配件,许诺月底结账。当年3月18日 ,他的汽配店正式开张,他以诚信服务、笑待客户的方式,开业即迎来了开门红,当天即 售出4000多元配件,他当即前往厂家结账,他就是以这样的行为取得了厂家的信任。第二 天,6000元;第三天,8000元……因为薄利多销,他的生意直线上升。到1996年,短短两 年时间,他的经营领域由汽配向整车销售拓展,市场由昆明向整个云南扩大……他陆续成 立了4家分公司,每年有几百万元的进账。
1998年,邵吉银经营起了酒楼。在投资酒楼时,他发现虽然生意很好,但要付给房主 高额的租金,致使收益甚微。同时,他也悟出了另一个商机:盖房子。
这一年,他开始进军房地产业,从事旅游地产的开发。邵吉银开始在昆明商界崭露头 角。恰好这一年,昆明房地产市场开始升温,邵吉银意识到新的商机来临。他便在巩固原 有产业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取得了昆明六甲开发区的土地使用权,他瞄准工业房产,大 胆投资,通过先向入租方借钱抵租金的方式在开发区建了20多个厂房,资金一下子盘活。 这一年他先后开发了200多亩土地,建起工业厂房,然后出租给别人办工厂,获益颇丰,一 举成为身家数千万元的大老板。

成立商会
旗舰搏击迎风浪
在汽配经营中掘得第一桶金,在房地产开发中壮大实力,也让邵吉银积累了丰富的经 验。一位朋友看到邵吉银的发展势头后向他建议:十堰有这么多人在昆明,何不成立一个 十堰商会?邵吉银一想,是啊,在昆明从事汽配行业的十堰人达五六千人,成立商会既可 组成联合舰队抗击风浪,又能整合力量,进一步将汽配产业做大,何乐而不为?
邵吉银东奔西走,在十堰老乡中游说,很快一呼百应,2004年4月18日,昆明市工商联 十堰商会正式成立,邵吉银全票当选会长。这也是湖北省在外地的第一家商会。
昆明十堰商会成立后,邵吉银便考虑为十堰人做些事情。他依托商会,联合商会会员 成立了昆明车城经贸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他组织资金1亿多元建成了占地300多亩,集整 车销售、配件经销、大型停车场、信息物流、十堰会馆、温泉桑拿、餐饮住宿于一体的昆 明十堰汽配城,改写了湖北汽配在滇散乱无序的历史,树立了统一品牌,提升了行业形象 。经过一年的运作、经营,汽配城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十堰人在汽配城大展宏图。
近年来,以昆明十堰商会为依托,着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