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马骥万鹏超)今年1月6日,国家卫生部发布了获得“2009年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的消息,我县城关镇大裕沟村村医唐秉杰榜上有名。
初春,笔者步入大裕沟村和新民村,处处听到的是乡亲们对唐秉杰的赞美之声。
弃职为村民
大裕沟村与新明村相连,新民村200多户1100多人散住在与标湖林场交界的七沟八岭中。1990年毕业于县卫校西医专业的唐秉杰,当年9月被分配到鄂坪乡卫生院工作。每次回家休假,发现患病的乡亲因交通不便,距医院较远,耽误了诊治时间而加重了病情。“要是乡亲们身边有个卫生室,有个三病两痛的能就近治疗多好啊”!她萌发了回村办卫生室的念头。1993年5月,她毅然辞去卫生院的工作,又动员当工人的丈夫龚举荣辞职回村给她当助手。同年10月,大裕沟村卫生室挂版成立了。
多年来,唐秉杰把书本知识与农村实际相结合,不断学习,不断累积,不断提高为乡亲们服务的本领。1999年6月的一天,在外打工的村民张某回家探亲。带着欣喜之情,他一进家门就抱起刚出生5天的孩子,一边瞧着、吻着,一边向床边的椅子上坐去。妻子刚刚不慎摔坏了玻璃杯,残杯在椅子上,锋利的玻璃象一把把小尖刀向上立着。妻子没顾得上说,丈夫已坐了下去。一声惨叫过后,张某血流如注。“快喊唐医生!”一河两岸的乡亲扯起嗓子,迅速把消息传到卫生室。唐秉杰的丈夫飞跑而去,用板车把张某拉到了卫生室。唐秉杰一边安慰家属,一边迅速清理伤口。丈夫龚举荣在旁递送器具和药品,时时为她擦汗。处理完后,唐秉杰才感觉到头晕、胃痛。丈夫提醒说,你还没吃晚饭呢。一看时间,已是凌晨一点多钟。那夜,她一直坐在伤者的床边陪伴、守护。
十几年来,唐秉杰把服务送到乡亲们的家里边,把安慰送到群众的心坎上。8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新民村孕妇吴某来电告急:我已发作了,丈夫又不在家,请你帮帮我。唐秉杰嘱咐说:“别害怕,我马上赶到。”唐秉杰叫醒已熟睡的丈夫出了门,留下7岁的孩子一人在家。清晨7点多,产妇顺利分娩,唐秉杰又留下来陪护,直到产妇丈夫回家才离开。
一切为了乡亲
多年来,两村大多数年青夫妻结对外出打工,孩子放在家中由老人带。每次接种疫苗,唐秉杰都是一家一户的通知。服用糖丸疫苗,都是一个一个亲自喂入儿童口中。对路途遥远的,她一次又一次地上门,直到孩子服下为止。每年的春、夏流行病、传染病高发季节,她都采用接诊、出诊和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耐心地向乡亲们讲述防疫知识及自我保健知识,把宣传品和图片发放到每一个院落和家庭。对已婚的妇女姐妹,从怀孕到分娩,从不漏掉一位。高危孕产妇筛查、艾滋病筛查、半年一次儿童体检、一年四次育龄妇女妇科病检查等等,这些义务性且要求很高的农村保健工作,唐秉杰年年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在村医岗位上,16年的一线工作经验累积,不仅使唐秉杰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医师,更使她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善于发现传染病的苗头。去年春,大裕沟村村民胡某就诊时,自述是感冒,但她通过询问病史和临床表现,初步断定为结核,为证实是不是她亲自带胡某到县疾控中心作检查,被确诊为肺结核。病情确诊后,她又为胡某制定治疗方案,终于使胡某痊愈了。
我县的第一例手足口病,就是唐秉杰发现的。去年盛夏的一天,四组村民吴某带着一岁半的小外孙来就诊,介绍情况时说孩子当天哭个不停,不吃东西,牛奶也不喝。唐秉杰发现孩子手掌有疱疹,就脱掉了孩子的鞋袜,发现孩子脚趾上也有疱疹,口腔多处疱疹。她把情况向上级报告后,就带着孩子到县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手足口病,后转至十堰太和医院治愈。
不是亲人胜亲人
唐秉杰把乡亲们的需要作为自己的工作时间。三年前的大年三十上午9点,新民村65岁的李某因高血压昏迷。当时唐秉杰正在准备团年饭,听到消息后就把准备团年饭的事儿交给丈夫,自己背起急救箱就出了门。李家住在大山上,天正下着雪,到他家的山路又陡又滑,唐秉杰只好手脚并用向李家赶。进了李家门,唐秉杰的身上已分不清哪是雪水、泥水和汗水了。顾不上喘口气,就为患者实施救治。当患者从昏迷中苏醒时,天色却完全黑了,就着手电筒的灯光回到家时,丈夫和儿子正坐在一桌冰凉的团年饭前等她归来。当丈夫和孩子把团年饭重新加热再端上饭桌时,唐秉杰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
唐秉杰在村医岗位工作16年来,她向乡亲们捧出真爱,用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为乡亲们送去幸福吉祥。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换取了乡亲们的健康和安宁;她用自己的美丽青春和聪明才智,在大裕和新明这片土地上,树立起了一个平凡而又非凡村医的“天使”形象!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