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 > 正文

小溪探店丨这道菜的含“鲜”量,吃货们都懂!

时间:2024-12-22 16:07:25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新闻网讯 记者 张亚楠 邹启明 报道:三餐四季,五味六膳。世间美食犹如一首无言的诗,每一道特色佳肴都是时间与情感的结晶,坚守着故乡的“味道”。

竹溪,这片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土地,植被茂密,被誉为百草之乡,这块物种富集之地赋予了竹溪特色菜得天独厚的食材资源。这片被大自然眷顾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的珍宝,而竹溪蒸盆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这道源自鄂西北竹溪县的传统美食,宛如一部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味觉史诗。

竹溪蒸盆

在竹溪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谚:“蒸盆好吃菜难做”,这是因为想要做出地道的竹溪蒸盆三个关键点一个都不能少。首先要竹溪原汁原味的地道食材;然后再是一步都不能错的食材入盆顺序;最后是各个阶段的蒸煮火候要精准拿捏。竹溪蒸盆繁琐的制作流程加大了这道味蕾上的文化瑰宝的传承难度,然而在竹溪一家普通的特色菜馆,却用传承的匠心获得了众多食客的青睐。

入冬的溪城天气已渐渐寒冷,天儿也亮得晚一些,清晨时分,微微的曙光即将破晓,位于城关镇幸福路一家名叫“鑫百味”的竹溪特色菜馆已灯火通明。远远望去,袅袅炊烟如清晨的薄雾般缓缓升起,轻轻嗅来,阵阵清甜似花香的气息从巨大的蒸箱中溢出充斥鼻腔,蔓延的蒸汽就像集合了春天百花的花蜜般沁润全身。

“今天有远方来的客人预订了我家蒸盆,一定要让外地游客感受到我们竹溪的魅力!”言语间,老板正在和几位员工一起准备蒸盆所用的食材。

制作竹溪蒸盆,首要是精选当地土生土长的食材。土鸡,需是在山林间自由觅食、奔跑嬉戏长大的,肉质紧实而富有弹性,带着大自然的灵动气息;猪蹄,以半腊制为佳,那独特的腊香是时光与烟火的凝练,每一丝纹理都蕴含着岁月的醇厚韵味。想要汤鲜美必然少不了香菇,深山出好物,竹溪的菌菇十分出名,生长在山林的腐木之上,吸日月精华,纳山川灵气,菌盖肥厚,散发着浓郁的山珍芬芳;山药,深埋于土地之中,汲取大地的养分,质地细腻,口感粉糯,自带一股质朴的甜香。此外还需软糯香甜的高山土豆、汁水四溢的红萝卜、高山珍品药材天麻和枸杞,每一样选材都经过精心严格的挑选。

最上层的蛋饺也十分讲究,这家的蛋饺由一位有着几十年厨艺的阿嬷专门制作,只见她用一块农家土猪肉的肥肉均匀抹在长柄铁勺上,经过煤炉烤制,猪油滋滋作响,然后缓缓淋上土鸡蛋液,待蛋液成饼状后放入自家打的肉馅用筷子夹紧,一个色泽金黄的鸡蛋盒子就做好了。

任凭岁月流转,她依旧坚持采用最传统的制作工艺,只为保留食材最本真的味道。食材备好后,蒸盆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半则是食材放置的顺序和蒸的时间及火候的把控。

蒸盆还对用的器皿有讲究,要选用陶土细腻、不上釉的窖盆,这样才能使各种食材的色香味达到高度融合。放食材时先放入土豆、胡萝卜、山药、干竹笋、香菇和药材等,再放入腊肉和土鸡这两种硬菜。“因为在蒸箱中的蒸汽是向下起温的,这样的放置顺序可以让腊肉和土鸡的油流到下面的食材中,口感层次更加丰富。”老板一边放食材一边耐心介绍道,这是他用几十年制作蒸盆的经验总结的小技巧。调味料只需加入食盐、老姜和大葱段即可,食材本身的味道就是蒸盆最好的调料。最后放在热气腾腾的蒸笼上,用大火蒸上90分钟左右,出锅前,加上青菜和蒜苗,焖上五分钟,一道正宗地道的竹溪蒸盆才算大功告成。

烹饪竹溪蒸盆的过程,是一场耐心与技艺的考验,当锅盖揭开的那一刻,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外围金黄的鸡蛋盒子,宛如一片片花瓣,翠绿的菜叶、鲜红的枸杞,镶嵌其间,色彩分明。挑开表面,红的胡萝卜、黄的土豆,还有棕色的香菇、深红的腊肉,宛如一幅色彩缤纷的画,简直是为客人精心准备的艺术品,让人舍不得吃掉这幅来自深山好物和完美匠心的“佳作” 。十余种食材汇聚一盆,烟火气在丰收和团圆中升腾,色彩丰富的蒸盆仿佛将竹溪清澈的溪流、茂密的山林、肥沃的田野都融在一起,汤清、味醇、色鲜,这是大自然这个天然食材库精心准备的盛宴。

竹溪蒸盆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宛如一个神奇的味觉宝藏,将竹溪的山水精华、人文风情都凝聚其中。相传唐朝时期,薛刚逃至泗水关,嫂嫂杨氏为他做了一道用十八种山中好菜合在一起的汽水蒸盆,从此这道菜便在竹溪流传开来,成为招待贵客的必备佳肴。它不仅体现了竹溪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承载着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过去,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竹溪蒸盆是人们在重要节日或宴请贵客时才会制作的大菜,它代表着主人的诚意和对客人的尊重。

而如今,尽管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竹溪蒸盆依然是竹溪人餐桌上的宠儿,那份对传统的坚守和对乡情的眷恋从未改变。竹溪蒸盆是湖北老字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道源自鄂西北竹溪县的传统美食,就像一部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味觉史诗,它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竹溪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岁月沉淀下来的珍贵记忆。

一份竹溪蒸盆,一种特别的习俗。竹溪蒸盆宴不仅仅是一道美食佳肴,更是一种慷慨好客的文化传承,流露的是竹溪人民的热情与包容。这部用食材书写的山水诗画,在时间长河中用家乡味道吟唱着岁月长歌。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