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科技推广现状
1、科技推广工作不断增强。近年来,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重视逐步加强,把科技工作纳入全县的考核目标,政府及相关部门、乡镇分别建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科技领导小组,落实各项科技工作管理责任目标。县科技局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抓好科技工作,督促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科技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科普宣传工作逐步加强。每年的科普宣传月、科普宣传周活动,相关单位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科技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通过举办科技推广栏目,向群众宣讲科技知识。县委党校、县农广校,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县农业局将农技推广站人员派往各乡镇,宣传、指导、协调蔬菜种植。畜牧、林业,水利、蚕桑等部门的科技服务人员通过培养科技带头人,发展科技示范户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直接的技术服务。各类专业技术协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企业技术人员免费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县科技局开通科技信息网,全县绝大部分乡镇、部分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和几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二级网站,搜集和发布国内外科技信息,实用技术信息,商务信息等,日点击率达800余人次。
科技示范工作不断增强。水稻旱育秧及全膜覆盖、玉米膜侧栽培技术,生猪养殖及蔬菜种植技术示范,辐射带动了种、养殖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效果明显。针对我县丘陵山区旱地多的特点,科技、农业相关部门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尤其是旱育秧,玉米肥团育苗和覆膜栽培技术在农村的广泛推行。先后成功引进新水稻、红薯、大豆、蔬菜等品种20多个,提升了农产品的档次。
科技应用进一步推广。在农村,通过秸秆还田,有机肥施用,测土配方施肥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目的,提高耕地基础地力;以地力监测和墒情监测体系为基础,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结合耕地质量现状,确定配方肥各元素配方比例和施肥技术,使现有地力上升了一个等级,水利用率提高了9%,肥力利用率提高了11%。农民累计接受科技培训人数达25796人次,良种推广示范12.8万亩。通过培训示范,有效改变了传统的农业耕作模式、生产经营方式。
2、科技服务产业机制不断创新。政府引导、专家指导、企业主导的科技服务机制基本建立。政府积极引导科技人员融入市场经济的大潮,采取多种途径使科技和产业,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一是创建科技示范点。由科技人员直接领办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实施项目的示范作用,传播科技知识和科学技术。目前,全县共计有各类科技人员100余名采用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先后建起了农业科技示范点10多个。二是企业主导。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方式,由企业主导技术服务和推广,按照市场机制运行,依靠效益驱动发展。如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与茶农签订茶叶种植协议,公司提供种子,公司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产品统一收购,加工后统一品牌进行销售。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实现了企业、农民双赢。
3、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升。政府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产业为基础,以效益为目标,把推进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工业企业效益作为发展的主线,科技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加。2010年,科技对县域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5%,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我县还多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殊荣。
二、我县科技实施及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推广乏力。一是科技推广机制缺失,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缺位,技术人员和推广人员工作好坏缺乏利益导向机制,一些推广工作难免流于形式。二是科技服务不到位。科技服务管理职能较弱,综合利用社会资金、政策、人才、科技资源等各种手段的集合力不强,比如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有农业、畜牧等岗位,但人员寥寥,没有利用农村新的经济组织(合作社、协会等组织)推广科技的作用。科技推广经费使用效益不明显。财政预算支农资金项目,由于没有明确界定科技支出的比例,很难有钱用在科技专项上。三是技术推广不到位。由于农村“空壳”的现实,科技推广成本高,技术的复杂性等多种因素,科技的普推仅停留在示范试点层面,科技推广是“雷声大雨点小”,农村多数地方仍是传统的方式种植、养殖。县农业局一名负责人讲:在粮食生产上,科技工作实际在倒退。四是科技攻关不力。企业在节能降耗、新产品开发、自主创新等方面能力弱小。
2、科技队伍人才短缺。我县从事科技推广队伍力量极其薄弱,主要表现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欠缺、学历素质较低、人力匮乏等方面。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以老人和妇女居多,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初中以上学历的农业劳动力相当一部分进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
三、对我县科技推广的意见和建议
1、要进一步重视科学技术推广应用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建设经济强县的助推器,是撬动富民强县目标的重要杠杆。相关职能部门一是要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贯彻《科技进步法》、《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法律法规,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增强科技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感,研究部署科技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县乡部门党政领导科技工作目标责任制,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环境。要加强科普和科技的宣传,广泛宣传并认真执行相关的科技法律法规,推进科技工作进入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在“十二五”规划中要结合建设经济强县和竹溪产业发展目标制订科技推广战略、机制、举措和工作要求。三是把科学技术推广作为我县产业升级,依靠科技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升级的重要抓手,把农民对科技的需求和农业技术的推广有效结合起来,把企业的发展进步与科技创新、科技应用结合起来,全社会共同努力,真正把科学技术推广工作重视到位,落实到位,把我县真正建成科技进步的强县。
2、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科技服务体系建设。一要增强政府的领导和服务职能。首先要进一步优化科技部门工作,不断增强科技部门宏观指导和服务职能,充分发挥科技部门在科技实施和推广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作用。再是理顺和明确各部门和乡镇的职能职责,把科技推广工作纳入重要日常工作,真正依靠科技促进发展。二要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将科技、农业、畜牧、经济商务、科协等部门和单位的科技资源整合起来,建立我县科技经济济信息网,建立完善农产品信息发布系统、销售系统、价格行情收集发布系统、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采集系统,直接为农民、企业提供科技信息服务。三要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服务体系建设。要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以产业为载体,以乡村干部、乡土拔尖技术人才为支撑,以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或协会为组织形式的新的科技推广应用体系。首先要通过政策导向、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奖励科技成果和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方式,为科技实施及推广打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筑良好的科技进步平台。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实用技术人才,通过搭建资金、技术、信息平台,为各类人才创办民营科技企业、领办镇村企业、创办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和强化科技推广及应用。其二要培养和创建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搞好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专利申请、技术合同仲裁等社会化技术服务,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科技进步新体制。其三要建立科技推广及应用的人才新体制。在网上建立专家人才库,聘请大专院校、科研所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技术服务、技术攻关;农业、畜牧、水利、林业等部门科技人员要在本领域内积极开展科技成果应用及推广,加快引进、示范、推广新技术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大幅提高我县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的科技含量,全面提升我县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开发层次、档次。乡村干部、土专家、田秀才、业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大学生村官、愿意发挥余热的退休科技人员作为产业技术骨干,要及时有效解决农民在生产活动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其四要充分发挥公司、合作社、协会推广应用科技的作用。这些经济组织的组织性、聚集性和效益性既能破解农村科技推广没人才、没钱、没条件的难题,又能在市场经济中为利用科技发展产业提升经济水平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只要政府支持,科技帮忙,自主努力它就是利益最大化的赢家。所以公司、合作社、协会是推广科技的重要组织。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更多地通过政策来引导、推动新的服务体系发挥技术、人才优势,促进和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3、要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发展后劲。要建立多元的科技投入体系,开拓民间资本投入企业技术创新,形成政府、企业、贷款、风险投资、民间资本多渠道的投资体系。改变目前单纯依靠向上级争取科技投入,发展我县科技事业的新局面,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依托,吸引社会资金和外商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农业是一项弱势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大,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农业至今仍然实施补贴。我县农业实施及推广科技,政府的投入要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通过技术示范,免费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意识,通过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调动农民应用科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产业为支撑,支持和引导企业依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拿出一部份费用投入科技应用,教育、培训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生产技术,依靠科技实施种养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效益。同时,政府要充分利用科技三项经费的支持引导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帮助协调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通过整合本地资源、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王珍珠 柯尊坤)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