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建设百里“三廊”、发展全域旅游,是县委、县政府站在推动转型发展、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这一课题,县政协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活动,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建务实之言、献睿智之策、尽精诚之力。从现在起到2015年年底,《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开辟“我为全域旅游献计策”专栏,陆续刊发县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关于全域旅游的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全域旅游建言献策系列之十:
发展全域旅游要注重宣传营销
县政协经济委员会
发展全域旅游是推动绿色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绿色崛起的科学路径,是适应旅游转型的现实选择,符合我县实际,更符合竹溪人民的意愿。旅游要发展,宣传是关键。一个地方要想成为旅游胜地,名气很重要,要让外地游客知晓这个地方,要让本地人引以自豪,更要让全域旅游成为致富产业。因此,加大对我县全域旅游的宣传营销势在必行,必须尽早、尽快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一)在“大外宣”上做文章。宣传部门要在县委的领导下,整合县内资源,发挥优势,主动作为,立足宣传实效,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外宣活动。一是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竹溪电视台、今日竹溪、竹溪政务网、竹溪新闻网、微竹溪等媒体的重点宣传内容,开辟专题、专栏,进行全过程宣传,总结发掘发展全域旅游典型,讲述记叙旅游故事,采访报道游客体验、跟踪反馈旅游实效。二是抓住对口协作、精准扶贫等机遇,主动策划系列宣传营销活动,对接邀请首都、省市主流媒体,有效推出旅游产品、旅游广告和旅游活动,使“竹溪”这个名字在北京、省市内家喻户晓。三是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宣传视频和宣传手册,对接在北京、省市有关媒体进行播报宣传,在学校、宾馆、机场、车站等公共服务场所展播展示,同时发挥竹溪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引领作用,把“竹溪”这个品牌广泛、多渠道宣传出去。四是邀请知名专家和县内知名人士,充分挖掘“竹溪”内涵,制作高质量的宣传短片,在中央电视台有关栏目中滚动播出,提高竹溪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在“内修缮”上下功夫。旅游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规范、统一的全域旅游县内宣传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一是制作醒目旅游标识在县内科学标示,让过往游客、商人进入县内就知道竹溪,知晓竹溪旅游。二是整合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共信息资源,对过往的客人进入竹溪,就发送旅游、天气等宣传短信,让他们记得竹溪。三是制作统一的具有竹溪特色的吃、住、行、用等用品,陈列摆放到宾馆、餐馆、农家乐、加油站等公共服务场所,让来往客商感受到浓郁的竹溪旅游发展氛围。四是制作统一的景点、景区介绍及线路示意图宣传牌,让来往游客对景点、景区、竹溪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三)要在“联周边”上抓统筹。宣传部门和旅游部门要充分发挥地域优势,统筹抓好与周边县市(区)的系统联动,共享旅游资源。一是将县内旅游线路与周边县市(区)线路搞好对接,共享旅游信息、旅游资源和旅游市场,让竹溪元素融入鄂渝陕大旅游圈,形成发展的强大气场。二是将县内旅游资源与周边县市(区)相近、相似的资源抱团申报,共同开发,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将县内旅游开发纳入“十三五”项目库,积极争取纳入鄂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圈、神农架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十八里长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偏头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秦巴山旅游扶贫脱贫、重庆陕西旅游线等大旅游开发、大项目实施中,让竹溪旅游享受更多更好更优的政策扶持,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文已发2015年12月7日《今日竹溪》第三版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