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华
大力建设生态公路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众心所向
公路交通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行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作为公路主管部门,其职责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便捷出行服务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越快,老百姓对公路交通的服务水平就自然而然会要求越来越高。满足人民群众日以增长的需求,是公路主管部门的应尽职责。当时21世纪的钟敲响了之后,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各行各业、各个部门、每一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作为肩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重任的公路主管部门,建设畅洁绿美安的环保型生态公路,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也是众心所盼、利国利民的民生事业。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些难以避免的破坏。公路建设也是一样,修路必须开挖,开挖又免不了会损坏公路沿线的生态植被;修油路、炒油籽更是少不了要毁林砍柴作燃料……作为负责实施竹溪公路养建管的基层单位——竹溪县公路局,又是怎样做到修路环保两不误的呢?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对该局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采访,对他们以生态路建设推进环境保护的作法倍加赞赏!
多措并举加快生态公路建设步伐确保修路环保两不误
近年来,管养着500多公里列养公路的县公路局,在推进生态公路建设方面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确保修路、环保两不误。首先是科学植树确保大树栽下必活。为了使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变得更绿更美,去秋今春两季,该局组织路政、养护、工程队等相关人员成立了植树造林专班,调集了装载机、挖掘机、运输车、洒水车等大型机械设备,采用挖机挖大窝、栽大树的办法,在“鲍双路”、“兴界路”公路沿线栽植水杉、垂柳、枇杷、华山松、红叶石楠等珍稀风景树等近2万株,在“丰马线”上栽植了9800株楠木树苗,这些大树苗一栽下去就是四五米高,一改过去前人栽树、后人歇阴的传统作法。为了确保这些新植的大树苗都能成活,该局长期调派一辆洒水车专为新植的路树抗旱洒水,并根据需要购买了一批生根素兑水浇灌到树根上……通过采取这些先进的科技护管手段,新植的大树成活保存率达到95%以上,收到了当年栽树、当年成荫、修路、环保两不误的良好效果;其次是改铲草为种草。为了确保公路路肩边坡整洁无杂草,数十年来都是采取用薅锄铲除路肩边坡杂草的传统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道工的劳动强度,而且一铲起草来公路沿线尘土飞扬,污染环境,还破坏了路肩边坡上的生态植被,导致一下雨路肩边坡上的水土就严重流失。为此,该局一改过去用薅锄除草为化学除草。这种清除杂草的方式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了道工的劳动强度,而且稳定了路肩边坡,没有了铲草时飞扬起的那些污染空气的尘土。迈出化学清除杂草这一步后,该局紧接着是在路肩边坡上种植四季常青、三叶草。近几年来,先后种植三叶草40多万平方米。现在这些草皮像绿色地毯一样铺在了路肩边坡上,根本没有一点杂草生存的空间了,不仅省去了清除杂草的劳动力、稳定了路肩边坡、提高了公路的防汛抗灾能力,而且美化了公路环境、增强了司乘人员的舒适感;再就是改木柴炒籽为用燃煤炒籽。自开始修建油路以来,都是用木柴炒拌油籽。这种传统的炒油籽方法,不仅一炒起籽来烟雾弥漫,而且每年要砍掉大面积的树木,若老是采用这种传统的炒籽办法,其后果是油路修到哪里,森林就会毁坏到哪里。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以毁掉青山、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炒油籽的得不偿失做法,该局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在龙王垭隧道出口处建起了一座以无烟煤作燃料的3000型节能环保沥青拌合楼,填补了原竹溪没有大型节能环保沥青拌合楼的空白,能满足周围公路内修建油路炒籽的需要。
搞好生态公路建设与推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公路,因具有通达到家门口的便捷,成为人们出行选择最多的交通线路,所以,人们也将公路称之为传播文明的窗口。
只要人们一出行就朝夕不离的公路,其交通环境对公众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公路交通环境好了,就会给出行的人们带来好的心情,给外来客人带来好的印象。公路交通环境差了,那就自然会给人们带来相反的心情和印象。那么,改善公路交通环境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力建设生态环保型公路。建设生态环保公路,能给出行的人们提供“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乘车如休闲,出行带观景”的舒适感。同时,能起到稳固公路内外边坡、改善公路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除尘增氧、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等重要作用。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