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正文

注重“三廊”成果转化 提升乡村旅游人脉

时间:2015-11-27 10:09:53      字体:  打印  播放
编者按建设百里“三廊”、发展全域旅游,是县委、县政府站在推动转型发展、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绿色崛起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这一课题,县政协积极组织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一系列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活动,为加快发展全域旅游建务实之言、献睿智之策、尽精诚之力。从现在起到2015年年底,《今日竹溪》、竹溪新闻网开辟“我为全域旅游献计策”专栏,陆续刊发县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关于全域旅游的建言献策,敬请关注

全域旅游建言献策系列之八:
注重“三廊”成果转化提升乡村旅游人脉
县政协委员 孙延德
近期,县政协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参观了全县“三廊”建设现场,通过看基地、访农户、听介绍,从而加深了对“三廊”建设的理解。在为“三廊”建设叫好的同时,建议尽早构建“三廊”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确保“三廊”形得成、产得出、叫得响的品牌。
“三廊”建设与我县旅游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加快了我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步伐。通过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的规范,引导农民创立农业旅游示范点,农民就地搞旅游,不离土、不离乡,幸福指数高。同时乡村会向更文明、更进步的方向发展,提高了农村文明程度。
旅游企业只有通过规范服务、管理创新来赢得市场;仅仅靠打价格牌,显然不是乡村旅游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法宝。在发展旅游业中,应建立规范化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达到“一升一降”(即:服务质量提升,服务价格下降的目的,实现旅游服务个性化发展。依靠个性化、特色化的服务来提升竞争力,提升我县乡村旅游的整体水平,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廉、人廉我转”的经营思路,才是科学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
“三廊”建设已为我县全域旅游建设奠定了基础,当前宜尽早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三廊”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果廊、绿廊需要技术人员,旅游需要管理人员和合格的导游,规范管理和公共服务跟得上。县职校应配合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发地方课程,发展旅游专业及短期培训,为“三廊”建设储备人力资源。
二是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倡导低碳、文明的旅游方式,做热情好客的主人,也要做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知书达理的客人。在游景区应优先老人、学生、军人。残疾人应减免门票。提升乡村游的人文关怀需求。
三是积极倡导家庭亲情游、学生假日游、双休休闲游等,营造乡村一日游的氛围。
四是建立规范标准的旅游服务体系。建议由政府牵头,由质监、旅游、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旅游业相关标准,重点要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研究制定具有我县特色的地方标准,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个有据可依的发展空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三廊”建设是筑巢引凤的致富源头,制定标准化体系,就是维护、发展、开发“‘三廊’成果的指南针”,如此才能为百姓把实事办好,让好事受惠于民。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