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 > 正文

彻底解放思想 力促改革发展

时间:2010-09-20 08:20:12      字体:  打印  播放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马礼运

在“十一五”规划收官和“十二五”规划开启的承上启下关键时刻,县委书记余春存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阻碍竹溪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以及如何消除发展阻力等问题,撰写了《解放思想是推动竹溪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文。该文章是统一全县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振奋精神状态,进一步调动广大群众推进发展积极性的动员令和宣言书,是解决我们认识不请,行动不快的根本法宝。本人根据近一段时间学习领会的成果,结合发展和改革部门的工作职能,更加深化了三点认识。
一、解放思想,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发展大计
“十二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深刻变化的重要转折时期。竹溪怎样顺应时代的要求,规划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目标是当前必须认真对待的课题。是局限于竹溪现有基础进行平面布局,还是把竹溪置身于全球经济格局中进行立体构思?实践告诉我们,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局域经济,而是全球经济的组成部分,规划中长期发展目标,必须把县域经济置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思考。有句格言说得好: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前我县正在组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必须实现三个突破:要在产业深度开发上有新的突破。一是以资源为基础,发展特色经济。按照适度集中、规模发展的原则做大做强2—3个骨干产业,通过龙头企业牵引,促进相同产业跨村跨乡(镇)联合,重点是规模化发展贡米、茶叶、魔芋等产业,形成竹溪特色品牌。二是利用潜在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利用未来库面大、水域阔的优势,发展淡水养殖、水上休闲产业;利用丰富的电力资源大力发展耗电产业;利用山水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产业等。要在产业布局上有新的突破。未来五年,随着谷竹高速公路的开工建成,武(武汉)西(西安)铁路的筹划建设,竹溪的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竹溪与外界的时空格局将发生根本改变。立足高远规划未来,就要从现在着手大力发展临路经济,超前将项目向路边摆布,产业向路边聚集。另外,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促进中部省份振兴规划,我们要抢抓机遇,超前谋划,充分利用中部振兴政策优势发展新兴产业,提升县域经济档次。要在经济增长目标的确定上有所突破。打破一二三产业均衡增长的模式,对发展态势做科学预测和前瞻分析,鼓励优势产业超常发展。今天的短板也许就是明天的长项,今天的弱小产业,也许就是明天的经济支柱。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虽然目前还没有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但随着全球低碳经济浪潮兴起,绿色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生态环境的经济价值将水涨船高。物流目前在我县还没有形成产业,但随着交通环境的改善,竹溪将成为中西部物资交流的重要枢纽,物流业必将成长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旅游业虽然在目前不是主导产业,但随着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形成,旅游业将成为县域经济新的产业支柱。确定经济增长目标和幅度,要科学预测产业的发展优势和潜力,鼓励跳起来摘桃子,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把某些指标适当调高一些,既符合我县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起到抓一点带全面的作用。
二、解放思想,超常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解放思想,反映在行动上就是工作的思路更灵活一点,服务办法更多一点,促进的措施更超常一点。项目建设是当前我县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做到在项目工作中有更大的作为,关键一点就是要在遵守国家产业政策大的原则下,把手中的“牌”出得更策略更灵巧一点。一是要精心包装项目,提高项目品位,吸引人的眼球。二是整合打捆项目,扩大项目内涵,降低前期工作成本。三是大力宣传推介项目,加强联络交往,争取广泛支持。四是放开手脚谋划项目,立足资源挖掘项目,瞄准市场策划项目,内引外联引进项目。在促进和服务产业发展中,将要我服务转变为为你服务,彻底摒弃坐等部门、业主上门的衙门习气,主动承办、包办相关申报事项。服务“工农对接”,就是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了解工业与农业对接的阻碍在哪里,田间与车间对接的纽带在哪里,企业与市场对接的桥梁在哪里,项目与产业对接的切入点在哪里,找准发改部门工作的着力点。服务“百公里经济带”建设,就是要在认真总结“百里长廊”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形成科学的战略构思,储备充实项目库,积极对上争取,赢得上级大力扶持。服务扶贫开发,就是要将身子沉下去,了解困难群众最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什么样的产业最能快速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最大限度地发挥好国家赈济资金的输血壮骨,强筋活体功效。作为县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解放思想,改进服务的落脚点,就是对上更加主动积极,对下更加深入扎实,努力做到谋划在领导运筹之前,服务在发展关键之处。
三、解放思想,先行先试推进经济体制转变
解放思想反映在体制机制上,就是敢于打破禁区,为经济发展解除羁绊。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一再证明,哪里思想解放的早,哪里经济就发展的快,哪里思想解放的深,哪里经济就发展的好。当前我县的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归根结底还是体制机制上的缺陷。如民间资本还有许多无法进入的领域,社会公益事业仍然是民资无法入内的禁区;中小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大量沉淀;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土地流转不畅,产业规模化经营难以实现;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置换、户籍转移难,重新就业限制多等等。这些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已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经济发达的地方早已得到解决,并已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体制。我县之所以存在这些障碍,还是因为破的勇气不足,立的办法不多。发改局是推进改革的主导部门,要勇担经济体制改革重任,克服求稳怕乱思想,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有利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都要大胆探索,积极试行。一是拆除“玻璃墙”,砍掉“高门槛”,促进县域经济全面民营化。除暂没向民资开放的中央企业外,对县域经济实行全盘民营化,要修改和完善鼓励民营企业优先发展的相关政策,形成有利于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探索民间资本全面进入的办法、措施,特别是社会事业方面,要研究制定出利益分享的办法,鼓励民企办社会。二是积极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制约,积极探索非固定资产抵押担保的办法措施,拓宽资金融通渠道。同时,建立健全激活民间资本的有效机制,除鼓励民间资本积极投向产业外,要允许其通过借贷、放贷的方式获得信贷收益,其目标就是引导民间资本围绕产业合理流动。三是大胆试行高效快捷的行政方式,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可精减程序,简化手续;引导和鼓励行业发展,必要时可先试行,后规范,先建点,再拓面,特别是在项目、资金的引进中,可先建后办,力争快速形成实物工作量。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