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新
“面子”问题在中国由来已久,爱面子也是出了名的,从“给面子”、“留面子”,到“打狗还看主人面”,“不看僧面看佛面”,有关“面子”的种种说法在人们的言语对话里随处可见。仔细想想“面子”问题颇有意思,它不仅局限于形式上,而且涉及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各个方面。根治“四风”,首当其冲要解决“面子”问题。
我国古代《辞海》对面子的解释:面子,俗谓体面光荣。这一用法也沿用至今。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大多数人争相着挣“面子”,无非是为了脸面上的荣光。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将面子、命运、恩典看成是统治中国的三大女神。而在这三者之中,“面子”的势力又最大,可见“面子”在中国人社会心理生活中的地位与价值。
“面子”仿佛就像是个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精灵,它能渗透到各个领域,浸润到国人的灵魂深处。凡有人群的地方,凡有人际关系和社交的场合,上至王公贵族的聚会,下至黎民百姓的婚礼,从政治、经济领域,到文化风俗层面,均可隐约见到“面子”的身影,感受到面子大显身手的威力。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落魄得很,但坚持穿长衫,因为攸关面子问题。他因偷窃被打折腿,怕别人耻笑,低声解释:“跌断,跌,跌……”这就是民间谚语“死要面子活受罪”典型写照。慈禧太后,她宁可保家卫国的军舰不买,六十岁大寿的寿宴却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园子一定要修得漂漂亮亮。为了争一次虚伪的面子,陪进去了宝岛台湾和好几亿两白银。这是在官场“失国土事小,失体面事大”的生动案列。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在省委常委民主生活会上这样对自己开展批评:“自己有时出席一些场合,如果对方或基层搞得过于简单,还是感觉不舒服;如果场面比较大、有档次,就感觉有面子、受尊重,心里会舒服。”这或许是现代版的官场面子真实生态。
“面子”对国人至关重要,“面子功夫”更是长盛不衰。寓言家拉?封丹有个《大山临盆》的故事,说大山临盆,天为之崩,地为之裂,日月星辰,为之无光,房倒屋坍,烟尘滚滚,天下生灵,死伤无数……最后生下的却是一只小耗子!时下,在有的地方类似《大山临盆》的事有过之而不及。表现之一,形形色色的造假行为层出不穷。假数字、假政绩、假典型、假模式、假招商、假投资、假文凭、假年龄、假离婚、假廉洁等,让人目不暇接;表现之二,有的地方发文件、写材料、下任务、搞评比,唯恐下面不重视,喜欢玩“水上飘”、打“劈空拳”、耍“狮子吼”,雷声大、雨点小,口号多、举措少,构想多、办法少,会议多、落实少,检查评比多,工作成效少;表现之三,热衷于造势,培植路边花,摆放好盆景,营造大氛围。一些基层干部坦言,用形式主义手段应对形式主义检查,一般都会奏效,最后的检查评比基本都能过关;表现之四,在一些地方假话、大话、空话、套话颇多,文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比较盛行,成绩总结的“锦绣河山”,经验总结的“云山雾罩”,典型介绍的“如梦如幻”等等;表现之五,善于表演,粉饰太平、讨好上面,煞费苦心欺骗领导。领导视察时,走哪条路,见什么人,抱哪个小孩,群众说什么话都要精心策划导演,面子功夫做到了极致。
浮夸的面子害死人,虚假的面子会杀人。难怪有人说:人一旦为面子所累,必将为面子所害,甚至酿成后悔莫及的人间悲剧。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大跃进”运动,不仅没有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而且因为全民大炼钢铁导致大饥荒,饿死成千上万的人,国人为此付出了惨痛代价。
“四风”问题由来已久,“面子”问题根深蒂固。以习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决心重手整治“四风”问题,在全党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有理由坚信,有中央领导身体力行,作出表率,“面子”问题将会不再成为官场“问题”。(作者系竹溪县政协副秘书长)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