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思量问,排查调处说。立足“排查知事”,以定点联系、随机走访、集中问询等形式深入社区村排查纠纷491次。做好“提前说法”,向排查掌握的潜在问事对象提前释法说理,成功预防纠纷456件,其中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16件48人,防止群体性械斗1件31人。推进“调解理事”,对发生的矛盾纠纷组织专业力量参与议事评理、化解矛盾,调解成功1268件,涉及当事人3987名,协议金额达8956.16万元。
群众无助问,法援悉心说。 放宽援助标准,扩大受助面,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23件,其中包括1起群体性案件31人次。坚持以人为本,在该县设立15个法律援助工作站、4个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了县、乡(镇)、社区三级联动网络,方便群众就近申请。注重群众评价,开展援助案件“听庭”“回访”等“回头看”工作,组织回访26次、安排听庭28件,受援人满意率为100%,并积极参与“县千人评议机关中层”“效能竹溪361?十佳服务品牌评选”等活动,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现场问,普法咨询说。以广场说法开展专题宣传,组织、参与“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全国助残日”等系列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00余份。借助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的地缘优势做好现场说法工作,接待来电来访541人次,同比增长55%。落实“双定点”机制,组织律师每月15日到信访部门参与县信访接访日活动,协调社区、农村推行法律顾问固定场所办公,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39人次,开展宣传讲座8场,参与人员近500人。
群众不便问,主动上门说。班子成员分头带队,深入基层走访调研28次、举行座谈会15场,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100余份,从中帮助群众解决突出问题3个。针对部分矫正人员担心歧视、有难不言的情况,提供上门帮扶。如在审查矫正人员王某请假10天的申请时,了解到王某因服刑后生活困难导致在溪所缴纳的社保中断,其子无法就近办理入学,经工作人员与学校多次协调后,其子顺利就近入学。利用援助工作站及时掌握辖区残疾人、老年人、特殊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情况,主动加大宣传、了解法律服务需求,推出电话预约、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
群众大家问,顾问组团说。拓展“政事顾问”功能,引导政府、部门法律顾问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县政府法律顾问共参加各类论证会、项目谈判等12次,出具法律意见书8件。凝聚“企业顾问”力量,联合人事、公检法等部门成立32名专业人才组成的“综合法律服务团”,并派出6名局机关干部担任“驻企服务员”对口联系12家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开展“法律体检” 5家,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2家,参与企业发债10家,审核合同、协议130份,出具法律意见书45份,帮助修订文件71次。发挥“村事顾问”作用,为4个社区、268个村居聘请法律顾问,帮助顾问单位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审查合同、协议等17件,协助处理群体纠纷20起,参与纠纷调解56起,并帮助8个村居跟进旧城改造三产安置房建设的涉法问题,努力实现村民与集体利益的“双赢”。
群众网上问,线下同步说。拓展“网媒说法”,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提供法律援助服务40余人次、法律咨询解答50余人次。对接“网上问政”,在“竹溪政务服务网在线互动平台”“竹溪问政”等平台公示部门对外权力21项,编制权力流程图15份,方便群众办事问事。延伸“线下说法”,加强竹溪法治文化公园建设管理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完成大型 LED建设项目,创作司法行政系列漫画,并与区新闻中心合作拍摄司法行政专题新闻短片,在全县公共场所200余个传播平台上每日滚动播放10次以上。(李耀武 肖玉生 贺玉荣)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