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县中医院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六
梁宏文/文李代辛/图
2010-2013年,县中医院扎实开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能力和质量水平,促进了医院健康、快速、和谐发展。2014年2月14日,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文确定竹溪县中医院为湖北省第一批二级中医医院。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节点,标志着医院综合实力又跃上了新高度,站在了新起点。
2013年8月28日,按照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原省卫生厅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组的12位专家分别对医院管理、医院文化、重点专科、临床、药事、护理、检验、影像、院感等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听取工作汇报、审阅资料、操作考核、查看现场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全面、严谨、细致的评审检查。反馈会上,专家组成员们按照各组检查的情况进行了分组反馈,认为医院各项工作存在很多亮点。
——突出特色优势。医院将中医治疗率、中医参与治疗率及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纳入临床科室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强化中医药的临床应用管理,始终坚持“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原则,大力推广应用中医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在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中,充分发挥了中医药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治疗慢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疑难杂症等方面,使用质优、价廉、方便、快捷的中医药服务。医院制定了《中医药临床使用管理规定(试行)》和《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加强了中医药临床使用管理。扎实开展上级医师查房质量评价活动,把中医药的临床应用纳入上级医师查房考核标准,促进了非中医药人员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临床运用,扩大了中医药在临床的使用范围,尤其是扩大了中成药、中药针剂在临床急诊急救过程中的使用范围。同时,进一步加大中医医疗设备的投入,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应用中医传统诊疗项目,75%的病区设置了中医治疗室。扎实开展针灸、推拿、刮痧、火罐、中药塌渍、穴位敷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全面提高了全院的中医治疗率和中医参与治疗率。目前,医院门诊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分别达到76%、65%,中医参与治疗率达到90%以上。
——构筑人才高地。医院加大了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严格执行在职继续教育及技术职称晋升管理制度,鼓励员工自学、自修等在职学历教育,积极组织院内医师进行规范化的中、西医学“三基”、“三严”培训,进一步提高广大医务人员中、西医临床诊疗水平。
医院先后与湖北省中医院、十堰市中医院、十堰市太和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和十堰市东风总医院等上级医院达成技术协作医院,多次聘请上级医院专家前来进行会诊、讲学、义诊、教学查房等多种形式业务技术协作和指导,进一步加大、加快了中医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的步伐,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合理的中医人才梯队。近几来,医院先后从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医药学院、湖北中医高等专科学校等大专院校引进中医临床本、专科生20余人。选派院内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达30余人次,参加市级以上短期业务培训、学术会议90余人次,组织院内中、西医学知识专业培训讲座100余次。
——规范科室建设。严格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各临床科室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按照要求开展中医特色服务项目,积极开展疑危重症及中医优势病种的病例讨论和分析,逐步提高了中医诊治急危重症、疑难病的水平。制定了《中医诊疗常规》,组织各临床科室制定并实施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严格执行中医病历书写规范,进一步提高了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推进中医临床路径工作,使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
——发展重点专科。医院高度重视临床学科建设,医院通过扶植、培养各学科专业组,确定了各学科带头人和继承人,通过自学、进修、短期培训等各种方式进行专业培训,逐步形成了中医药专科人才优势。医院制定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肝胆病科、骨伤科、针灸推拿科专科等。加大了胃肠病专科、心脑病科、消渴病(糖尿病)专科、风湿类风湿痛风病科等中医特色科室建设力度,添置了相应医疗设备和器材,形成覆盖面广、中医药特色明显、诊疗水平较高、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专科。其中,肝胆病专科致力于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等肝胆病的研治工作,中西医结合优势明显,临床获得显著疗效,先后取得县级科学进步三等奖及市级科研课题各1项。
——强化药事管理。设置了中药饮片库房、中药饮片调剂室、中药煎药室等,规范了中药调剂、煎药等各种操作流程。加大中药饮片采购、贮藏等管理力度,严把中药采购入口关的质量管理,确保了临床用药质量和用药安全。对中药煎药室房屋等重新调整布局,并投资增添了中药袋装、杯装灌装机,高温无菌封口机等部分煎药设备设施和辅助用具,促使煎药室各种操作规程布局更加规范合理,为广大门(急)诊、及住院患者提供代煎药服务,进一步体现了简、便、验、廉的中医药优势。引进了小包装中药饮片,使中药治疗更加方便。
——保证护理质量。制定了《护士长手册》,规范了各种质控记录本,完善了护理质量和护士长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积极开展护理质量检查、分析、评价、反馈工作。制定了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及操作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达到学以致用。推行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宣教及中医适宜技术,按照《中医护理常规》认真落实辩证施护措施,开展中医特色护理。先后在骨伤科、内科、外科等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建设工作,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责任制包干式整体护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弘扬中医文化。汲取中医文化内涵,把以人为本、典型示范、促进发展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确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为医院文化“三大建设”内容,并把开展学术和科研、文明素质提升、窗口文明服务、社会志愿服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卫生下乡服务、文化推进、宣传推介活动作为“八大活动”。先后开通了医院网站,创办了院刊《中医苑》,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宣传册(单)、名片、展板、匾牌、文化墙以及活动、讲座、义诊等载体,深入挖掘、宣传“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传统中医药文化。
——完善“治未病”服务。充分利用我县较好的中医药基础,整合优势中医药资源,保持与发扬中医药特色,以冬病夏治为突破口,大力传播中医“治未病”文化,以县、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为支撑,与社会保障、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相结合,稳步推进中医药保健服务。基本建成覆盖全县城乡、特色明显、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服务全面连续、群众欢迎满意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医院引进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国软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开展了中医体检和评估,提供“治未病”干预服务。
——提升综合功能。一是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修订、健全、完善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医院严格按照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执业,对新增部分诊疗科目严格执行报批手续,医务人员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对新分配、新调入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学习、轮转考核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了医院医疗质量、病案、药事、护理、输血、院感、医疗废物管理与监控,积极开展监督、检查、指导、评价工作。三是实行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制及目标责任考核制。从科学管理、医疗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率、医疗安全等方面综合考核科室及科主任工作,指标量化、细化,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四是加强财务管理,依法规范经济活动。五是坚持院务公开,对人事任免、药品采购、大型设备购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热点和敏感问题实行集体研究、决定制度,并在院务公开栏或有关会议上公示。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