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竹溪县应急管理局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在瑞城水泥有限公司成功落地首张“溪安行·安全码”,正式推出1.0版本,标志着全县安全生产管理迈入数字化新阶段。这张集安全教育、风险预警、应急管理于一体的电子安全凭证,正以科技之力为企业安全生产筑起智慧屏障,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码”当先,安全教育智能升级。走进瑞城水泥厂区,玻璃门上的“溪安行·安全码”醒目地张贴于入口处。通过手机扫码,入厂人员可一键获取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紧急疏散路线等核心信息,更可通过“六大安全板块”——风险分级告知、智能出入管理、人员防护规范、现场管控细则、特殊人群提示及应急响应机制,完成全流程、沉浸式的入厂安全教育。相比传统纸质手册,动态更新的电子化内容让安全知识更鲜活,二维的厂区地图使风险点一目了然,真正实现“扫一码知全厂安危”。
政企联动,打造安全管理新范式。该安全码的诞生凝聚了竹溪县应急管理局与企业的双向合力。应急管理局抽调专人组建专项工作组,从系统架构设计到模块功能测试全程驻点指导;企业主动开放数据端口,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成果转化为二维码中的可视化信息。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创新模式,既确保安全标准的权威性,又兼顾企业管理的个性化需求。
全域推广,构建智慧安监新生态。据县应急管理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实施“三步走”战略:首批10家重点企业将于年度完成安全码部署,重点企业实现高风险区域“一岗一码”,通过实践对安全码实行更新换代,由1.0版到2.0版;2026年推广覆盖至规下企业,开发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码档案”等功能;最终构建县、企联动的“溪安行”智慧监管平台,通过扫码数据实时监测安全教育覆盖率、隐患整改率等关键指标,让安全监管从“人盯人”转向“云守护”。
从“纸质台账”到“数字孪生”,从“被动整改”到“主动预防”,“溪安行·安全码”的诞生不仅是技术手段的创新,更是安全治理思维的跃迁。随着这张“电子安全通行证”在竹溪大地的铺展,科技与安全深度融合的新图景正徐徐展开,持续为企业打造安全稳定的营商环境。(谢纯洲 杨超)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