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 正文

典型发言丨湖北昶禾集团:扛牢国企“四重使命” 全力以赴服务支点建设

时间:2025-02-14 11:53:00      字体:  打印  播放

近年来,昶禾集团始终坚持以国有资本价值管理为导向,不断推动国企改革和转型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和发展要求,我们还须持续提升能力作风,加快做大做强国有资本,全力服务支点建设,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2024年,集团资产突破700亿元,上缴国有资本收益3.36亿元,实现产值30亿元,缴纳税金1.97亿元,如期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任务。

一、把服务县域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为发挥国企作用,完成了西关街一期项目建设开街、西关街二期启动、十巫路(南)砂石料保供等重点项目建设。完成了城市更新、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东门街改造、安居工程和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提质改造与基础设施升级项目;完成了南大桥、跃进桥、西关桥加固改造,快速推进城北大道和竹溪河中段风貌提升改造,有效提升了县域基础设施水平。

二、把满足县域转型发展需求作为重要方向。以创新融资模式为抓手,推动融资渠道与理念实现“双升级”,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融资渠道由“单一”向“多元”突破,在传统项目银行融资基础上,成功引入外资、信贷投资、流动贷款、基金、ABS及设备租赁等工具,构建多层次融资体系。融资理念从“服务型”向“投资型”跃变,通过基金招商、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手段,联合招商部门引进杭州茗宝、广州莱蒙等优质企业,形成“以投带引”的产业生态。在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方面,打造“产融结合”新模式,建立基金招商系统化机制,推动有效投资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实体领域集聚。智算中心一期建成投运,低空经济产业园初具规模,茶叶超级工厂主体工程加速推进,莱檬生物基金全额到位;发挥国资“强发展、保民生”优势,通过项目共建、混合所有制等模式,带动60余家民营企业参与县域100余个重点工程建设,构建“国企搭台、民企唱戏”协同格局,既优化项目建设投资环境,更实现“民企增收、国企增效”双向赋能,为“去平台化、强市场化”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三、把助力全县高水平保护生态作为最大责任。守水护水是竹溪“天大的事”,2024年,完成竹溪河水生态治理(一期)项目总体工程量的98%,有效改善了竹溪河的水生态环境。新型环保建材产业园(一期)项目总体进度已达80%,为县域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竹溪流域治理项目、乡镇雨污分流及污水管网建设、县内包括旱改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雨污水管网建设、应急雨水收集池建设、应急污水收集池建设等工程已完成95%,有效提升了工业园区的承载能力。配合开展环保督察工作,完成竹溪河沿线乡镇的雨污分流工作,解决了沿线6200户的污水收集问题。同时,成立洁源生态环保公司,完成了1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作移交,年处理污水达100万吨,清运处理污泥达80万吨,确保了在线监测指标稳定可控。

四、把抓管控和防风险作为企业发展立足之本。加强内审管控,在集团内部组织开展了合规性审计工作全覆盖。推行了绩效考核办法,推进全员绩效考核,并从企业目标、经营目标、部门目标、个人目标等,建立了以季度为考核周期的重点工作、日常工作、能量化的考核制度。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5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总体目标定位,突出文旅康养和林下经济两百亿经济产业集群,聚焦“数字经济、低空经济、水产开发、文旅康养”等四大板块业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抓牢实业转型重点,落实好饮用水项目开发销售、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偏头山旅游景区项目开发、东门街与西关街(二期)项目建设、水产养殖项目和扎实推进城市品质提升,甘露寺路延长线、污水处理厂提效升级、竹溪河主城区一河两岸整治、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城乡供水二期、支沟治理、智慧城市、全县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化及县城环卫保洁改革创新等工作,确保集团公司资产总量、融资额度、经营产值、国有资本收益和上缴税收的全面提升。力争全年资产总量增长100亿元、融资额度突破50亿元、经营产值突破40亿元、国有资本收益突破3亿元、上缴税收突破2亿元,全面实现国有平台公司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