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湖北省国有源茂林场,茫茫林海,碧波荡漾,处处散发着浓浓绿意。在大山林场的密林深处、田间地头,活跃着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就是湖北省国有竹溪县源茂林场党总支书记、场长——退役老兵向继芳。
向继芳1994年被安置到竹溪县林业部门工作,从此就与蓝天白云为伍、青山绿水作伴,一干就是30年。他先后在竹溪县双竹、标湖、源茂等基层国有林场工作。2018年,竹溪县脱贫攻坚正处于关键时刻。根据组织的任命安排,他从标湖林场调整到源茂林场担任林场党总支书记、场长。
国有竹溪县源茂林场地处鄂渝陕三省交会处,是竹溪县最偏远的一个林场,距离竹溪县城175公里,典型的“两山夹一沟”的地貌地形。全场经营总面积14.1万亩,管辖源胜、黑溪沟、菜子坝3个行政村,有林地面积12.8万亩、耕地面积6750亩,平均海拔在800米—2500米,场部所在地海拔1159米,现有常住人口381户1097人。
每年,向继芳都要与村干部和同事们走遍全场的沟沟岔岔,进村入组,与林农同吃同住同劳动,逐村逐组逐户摸清掌握所有居住在林场的林农家庭人口、收入、存在困难等实际问题,为林场增效、林农增收积极出谋划策。面对山大人稀、林多地少、交通不便、脱贫群体大等一系列现实困难,他在掌握前期的林场实际情况基础上,与同事们研究制定了《源茂林场脱贫攻坚年度实施方案》《源茂林场脱贫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的规划方案,用实际行动向组织和群众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要想富,先要把交通道路建设好;要想把林农留在家中,发展产业让老百姓挣到钱才是根本。”向继芳脑中一直都在思考林场面临的几个实际困难:如何把林场劣势变成经济增长优势?如何把林场现有传统产业做成规模、做成品牌?如何把群众思想统一起来,把要他干变为我要干?
白天,向继芳带着全场三十多名干部职工,进村入户、走访座谈、沟通交流;晚上,组织林农召开群众大会,集体商议林场产业发展大计。经过多次反复集体研商,大家最终达成共识:利用林场得天独厚的山场资源、林副产品等优势,做大做强做优核桃、蜂蜜、香菇、木耳、生漆等传统产业,抢抓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机遇期、国烟帮扶契机。一方面加大林场的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另一方面大面积推广试种烤烟,引进山地轨道运输,配套完善耕地基础设施,加大技术培训和服务。
胡道权是向继芳的包联户,早年他居住在离林场主干道20公里外的高海拔地区,守着几亩薄地,过着拮据的生活。向继芳多次上门了解他家实际情况,建议他种植烤烟。在向继芳的动员下,他把好田好地拿出来试种烤烟。不懂技术,向继芳为他请来技术员;缺少劳力,向继芳与同事们充当志愿者,为他栽植烟苗、烘烤烟叶。在向继芳与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胡道权的家庭经济收入逐年提高,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他已举家搬迁到交通方便的地方,年经济收入超过6万元。“是向场长帮我找到了致富门路,他是我的大福星。”胡道权感慨地说。
从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小纠纷到各村产业发展壮大,都是摆在向继芳面前的重要课题。他坚持林农家中无小事原则,只要林农找到他,向继芳总会在第一时间及时、耐心地给他们答疑解惑,用心用情解决他们“急难愁盼”的问题。全场三百多户林农,向继芳都能叫出他们的名字,知道每一户林农的家庭住址、人口、收入等基本情况。大家为他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所感染,不由得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夸他是林农的“贴心人”。
在向继芳和场部一班人的带领下,林场和附近林农已发展烤烟示范区2800亩、核桃基地5000亩,养殖林下土蜂蜜3000余桶,发展香菇大棚190个,上架菌棒16万棒,发展林下养殖场2个。烤烟产业成为林农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40户,2023年烟叶经济总收入达1000万元,户平均存款超20万元。
把林农当亲人,把林场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向继芳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秦新 王恺 余清清)
( 责任编辑:邵博汉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