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 > 正文

我县扶持创新茶园规模养鸡纪实

时间:2009-11-09 08:48:23      字体:  打印  播放

野鸡咯咯闹茶乡
——我县扶持创新茶园规模养鸡纪实
邹蔚烈罗传根曾昭平

深秋时节,县河镇大路沟村半山腰的茶园里,野鸡“咯、咯”的叫声清脆悦耳,为寂静的茶山平添了野趣。
这些活动在“中国茶叶之乡”茶园“绿色天网”下的野鸡,是返乡青年农民工明林的活“宝贝”:公野鸡每只售价70元,种鸡价更高,种蛋每枚能卖3元多,商品蛋每只也卖2元,可谓“金蛋”、“银蛋”,据说年收入达20多万元。

返乡农民工创业有“鸡”茶
外出打了几年工的明林,受金融危机影响,转变观念,决定回乡自己创业,建设新农村。2007年底,他回到家乡后,发现县里对养殖业十分重视,并有优惠政策和财政资金扶持,便确定特色养殖项目。
明林通过考察、比较和论证之后,发现野鸡养殖属于特色养殖新门道,鄂西北地区少有养殖,而且野鸡易饲养、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去年阳春三月,他和姐夫共同出资10万元,租赁40亩茶园,围网养殖,从湖南购买5000只野鸡雏苗,兴办了占地10多亩茶园的野鸡养殖基地。
“听见野鸡叫,你就想吃飞的跑的呀?”几位好心的乡亲劝他“别折腾”。明林对好心劝告者总是说“谢谢关心”,他和爱人全副身心投入茶园养殖野鸡。
负责这处野鸡养殖基地管理的女青年熊远菊说:“茶山养野鸡是个苦差事,弄不好鸡飞蛋打。”虽说把野鸡放在茶园里散养,但要盖些小型鸡舍,安置食槽,每天都要投放清水和精饲料,还要进行季节性茶园消毒、鸡病防疫、添加钙等微量元素配方饲料。遇到雷雨天气,人更忙得够呛。野鸡生性胆小,野性十足,一遇惊雷和外界干扰就扑腾乱飞,乱撞逃命,去年以来野鸡突破天罗地网脱逃了几百只。老板明林苦笑说:“虽有损失,并不可惜,就算是为野鸡放生吧!大自然增加了野鸡种群,也算功德一件。”
走进这处茶园野鸡养殖基地,仔细一看,茂密的茶园里野鸡时隐时现,天网和围网内搭有鸡舍棚,养殖基地按功能分为幼雏区、商品鸡区和种鸡区。“种鸡区,必须严格按照1公4母的比例配搭成年鸡,这样既能提高母鸡的产蛋率,又能确保种蛋的受精率,从而为提高育雏率打下坚实的基础。”明林说:“主要是想让这些具有野性的山鸡真正回归自然,在生态环境里长大的野鸡肉味更加鲜美。”在商品野鸡区,格外显眼的是那些长着漂亮羽毛的七彩雄野鸡。
养野鸡能赚多少钱?明林算账说:一只鸡苗成本10元至12元,养4个月,可长到1.5公斤至1.7公斤,包括饲料支出,平均每只成年野鸡支出成本30多元。商品母野鸡每只可卖30元以上,公野鸡一只活体售价70多元,平均每只鸡可净赚20多元。如果卖种鸡,效益更可观。野鸡蛋是个“金蛋蛋”,每枚商品蛋售价2元,一枚种蛋售价3.5元,销售重点对象是扶持发展本县养殖户。

政府给扶持“金凤”闹茶乡
茶园养野鸡生态模式,是通过建立“鸡吃草虫、鸡粪肥园、生蛋繁殖、茶叶增产、提质增效”的生态循环农业增值链条,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单位面积土地资源利用率成倍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茶园变乐园,“金凤”舞翩跹。县河镇政府推广明林茶园养殖野鸡科技示范成功经验,今年该镇已有7家农户在明林提供种源和技术指导下,新发展野鸡养殖上万只。
我县茶园面积达19万亩。县政府提出大力发展茶园养殖产业,并组织乡村干部和财政、农林牧等部门现场观摩茶园养殖试点示范,规划今年办好茶园养鸡示范基地1万亩,出笼土鸡、野鸡20万只以上。在扩大示范成功基础上,力争今后达到5万亩100万只的养殖规模。
为鼓励茶园规模养鸡,带动林下养殖,县政府承诺,茶园规模养鸡每出笼1只补贴1元。县财政、农、林、牧等部门联合农村信用社,运用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畜牧发展专项资金、财政贴息贷款和政府担保贷款,已向茶园养鸡项目发放资金500多万元。目前已有龙王垭茶场、土城子茶场、九里岗林特场、马家沟福利院茶场等8处开展茶园规模养鸡示范。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