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国热情转为对科技的追逐

时间:2010-10-20 09:57:22      字体:  打印  播放
前不久的钓鱼岛日舰冲撞我渔船事件导致中日之间关系紧张,也引起两国部分民众情绪波动,尤其是近期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拙劣表现,再次深深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在理性表达爱国情怀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索如何让中国尽快发展繁荣,只有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强大的时候,才会在世界范围内赢得尊重。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以科技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实现中国经济、军事的强大。这才是最现实、管长远的战略。
我们且看战后日本的发展历史。大家都知道,中日关系最密切的是上世纪70-80年代,这个时期正是日本经济处于过渡期,日本发展迫切需要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所以,中日关系迎来了难得的蜜月期。但随着日本经济走出过渡期,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日本经济稳定增长,成为经济强国。在科技和经济的支撑下,其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空军的战斗力空前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并愈演愈烈,几乎是必然趋势。我们可以喊抵制日货,但放眼皆是sony、canon、Panasonic等体现日本科技实力的产品,还有本田、丰田、三菱……日本科技无处不在。
是的,我们可以因一时的爱国情感抵制日货、砸烂日货,但是日本科技的竞争力却是市场经济的硬通货,不因情感而动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永远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在日益开放的全球化市场,日货已经悄然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绝不可能因为单纯的抵制就会一蹶不振。
环视世界之林,说到底还是依赖丛林法则。一个国家能排在食物链的哪儿,取决于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虽然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下,国家之间的利益争夺少了一些赤裸裸的血腥战争,但大多演变为遏制和掠夺对方发展空间、战略资源的新的科技战争、经济战争,这个丛林法则的本质没有改变。
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打破食物链的结构,改变中国在竞争中的位置,关键要靠科技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正如温家宝总理去年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指出的那样:“世界上都在考虑占领科技的制高点,也就是占领新型产业的制高点,这些才真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我们中国开始考虑从对产业的科技支撑,着手研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带,特别是新兴的战略型产业”,温总理的一番话不无道理。
只有依靠科技制高点的支撑,中国的发展才能做大做强。只有依靠科技制高点的支撑,我们的GDP优势才能转化为军事实力与国防优势,进而转化为战略优势和政治优势,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崛起,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界的尊重!
稿源:荆楚网
作者:楚天评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