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农民在年初与企业签订种销合同,当年就见效的短平快项目全镇还有8个,这是我镇在工农对接中善打‘快球’的结果。”镇党委书记徐韶辉说。
在篮球赛场上有前锋、中峰、后卫之分工,有打快球之战术。而中峰镇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既当好该县承城启乡的“中锋”,又当好该县经济发展的“前锋”。去年,被先后授予全市红旗乡镇、进步乡镇、平安乡镇、先进乡镇和文明乡镇等荣誉的中锋镇,在实施工农对接战略中,主打“双子兴镇”牌,竭力将该镇打造成全县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篮子”,以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树品牌“米”足珍贵。该镇盛产的“贡米”远近闻名,现已获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和“绿色食品生产证书”。3年来,该镇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万亩贡米产地进行田间作业道、灌溉U型渠、标准绿化带、防护河堤、小田改大田等“五配套”改造,打造“田块成方、库渠成网、花草成行、道路通畅、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在科学培育过程中,做到优质良种、保姆育秧、增温栽培、节水除草、配方施肥、防病治虫、机械收割等“七个统一”;在推行“企业+农户+基地”的产业模式中,做好企业与农业、产品与品牌、农户与基地、服务与生产、产业与市场等“五对接”。加工“贡米”的益友粮贸和三元米业两家公司投入500多万元,将年生产能力提高到万吨,并在年初与4000余农户签订高出市场价的收购合同,今年将拉动农民增收2000余万元,让这一“老字号”产品迸发新的活力。
建基地“菜”源广进。该镇青草坪村农民刘先文数着手上的种销订单对记者说:“这是与大酒店签订的甜玉米合同、这是与豆制品公司签订的豇豆合同、这是与蔬菜批发公司签订的食用菌合同,我定期交货,对方现场付款,有钱赚!”如此手握订单发菜财的农民全镇有1100余户。近年来,该镇依托毗邻城关的区域优势,按照“十个一”打造市民的“菜篮子”:建1000亩以反季菜为主的设施蔬菜基地、1000亩以莲藕为主的水生菜基地、1000亩以豇豆与甜玉米为主的多菜间作基地、1000亩以小龙虾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1000亩高产露天季节蔬菜基地、100万袋食用菌生产基地、1万尾大鲵特养基地、10万只散放土鸡养殖基地、10万只绿壳蛋鸡基地和规模圈养10万头生猪基地,现已培植出10个特色鲜明的种养专业村,年综合效益过亿元。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