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李著巧
“我们郑重提出:向先进乡镇水坪镇友谊挑战,并携手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共同致力整治农村卫生环境,为建设靓丽竹溪做出应有贡献。”5日,蒋家堰镇向水坪镇发出“挑战书”。
“我们欣然接受蒋家堰镇的挑战,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我们的口号和决心是:苦干实干加巧干,誓让镇村换新颜!”水坪镇作出“应战承诺”。
眼下,在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暨清洁家园活动中,一场文明之“战”悄然打响:蒋家堰镇、县河镇、龙坝镇分别向水坪镇、中峰镇、城关镇发出“争创文明县城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清洁家园行动挑战书”,接到“挑战书”后,干部群众热情高涨,迅速行动,积极备战应战,由此拉开了我县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暨清洁家园活动的攻坚战。
为了县城靓丽而“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启动实施了竹溪河综合整治、公园广场、污水处理厂、城区人行道改造、长安大道、幸福西路、环广场公园道路、溪城中心市场等一大批市政工程建设,县城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高。去年,我县开展了“进农家、唱红歌、读经典”活动,加强群众教育,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在学校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活动,城市文明程度得到进一步提升。我县连续六届被评为市级文明县城。
然而,与省、市文明县城的标准要求相比,我县城乡环境卫生现状、人民群众的文明程度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城乡环境脏、乱、差问题仍然突出,乱堆废品、乱扔垃圾、乱倒污水等现象仍然屡禁不止,部分河堤、路段存在卫生死角,城乡结合部因为管理职责不明确,卫生清扫保洁不到位,“门前三包”责任制流于形式;市民文明程度有待提升,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等不文明现象比较普遍,横穿马路、乱停乱放、出店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屡禁不止,乱倒乱堆、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人为破坏城市公共设施、随意践踏花草、绿地的现象随处可见,桥头算命、沿街乞讨、街道边打牌赌博等现象与文明县城格格不入;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这些问题和现象,不仅影响了生产生活,影响了全县的整体形象,而且严重影响了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立足这一实际,县委、县政府作出一项重大决策:开展争创省级文明县城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清洁家园活动。开展此项工作,是推进竹溪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是将竹溪建成鄂渝陕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桥头堡的需要,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竹溪对外形象,体现广大市民强烈愿望的需要。
为此,县委书记余春存强调,要迅速行动起来,大战一个月,掀起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清洁家园活动高潮。
县长余世明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上来,精心组织,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案,组建得力的工作专班,采取过硬的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圆满完成目标任务。
县委副书记李文新要求,要坚持“城乡同步、县乡村联动、路河沟渠庭院共治”的思路,按照“管教结合、奖惩结合、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原则,全面整治环境脏乱现象,坚持边整治边建立长效机制,扎实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清洁家园活动有序开展。要建立检查督办、限期整改、公开通报、诫勉警示等工作制度,制定出台科学周密的问责和追究办法。
领导的严格要求,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创建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县城靓丽之“战”提供了行动指南。
记者了解到,县委、县政府把305省道沿线和城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7名县级领导协同指挥,抽调专人组建了办公室,明确了责任主体和成员单位的职责,提出了从3月开始到5月结束,分为调查摸底、发动准备、集中整治、重点整治和检查巩固五个阶段,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进环境卫生常态化管理。
为了家园清洁而“战”
4月5日,全县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暨清洁家园活动动员大会召开,相关乡镇和部门立下了“军令状”。
誓师表决心,行动是关键。4月7日,记者在305省道从县河到关垭沿途看到,一幅幅宣传标语横跨公路悬挂,一户户群众忙着清扫房前屋后,一辆辆垃圾清运车来回奔驶,一段段公路正检修“除病”,一条条河道在清污排垢,一名名干部进村入户宣传督导……一场声势浩大的清洁家园行动如火如萘地铺开了。6个乡镇携手同步,突出重点,连片行动,文明触角延伸到农户,争创范围扩大到村组。
蒋家堰镇组建了“清洁家园行动”领导小组,采取分片包村的办法,在“清”字上做文章,在“洁”字上下功夫,动员全民参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村民教育培训、文明卫生知识普及推广等活动。同时,把开展“清洁家园”行动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拓展和深化“三万”活动等工作有机结合。
“清洁家园行动”涉及到水坪镇10个村,沿线常住人口2万人,战线长达10余公里。该镇采取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分类推进、整体把握的方法,以村民自治为切入点,解决乱堆乱放、门前三包、道场和花园管理、卫生养成的问题;以村级为主体,解决垃圾清运、河道治理、环卫设施维护等问题;以镇村联合为抓手,解决破烂回收站的整顿,乱搭乱建、乱牵乱挂、乱停乱撒的治理问题;以县镇村联合治理为突破口,争取县直有关部门支持,解决违章建筑、违法占地问题。
“清洁家园、你我参与”是县河镇“清洁家园行动”的主题。该镇向全镇群众发出倡议: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习惯;深入开展环境卫生“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户”主题宣传活动;整治环境卫生“十乱”,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彻底清除死角死面,确保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根本扭转。
中峰镇重点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泼乱倒、乱牵乱挂等行为,引导广大群众“扫垃圾、清边沟、除杂草、美庭院”。通过整治活动的开展,促使农村生活质量、社会风气、公共秩序、生活习俗、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现村庄环境、基础设施、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
“十比十看”活动把龙坝镇“清洁家园行动”引向深入。即比群众觉悟,看谁的家园环境清洁;比日常清理,看谁的门前“三包”到位;比垃圾清除,看谁的垃圾清理及时到位;比清洁习惯,看谁的卫生死角清理到位;比清洁机制,看谁的管理制度落实到位;比清洁效果,看谁的家园更清洁靓丽;比清洁意识,看谁的农户庭院卫生达标;比组织效果,看谁的清洁家园组织更得力;比干部作风,看谁的干部更能做表率;比清洁绩效,看谁的清洁家园工作得到上级好评。
“柴木竹棍隐蔽放,砖头瓦片整齐放,石子沙泥归类放,生活垃圾袋桶装,房前屋后扫清爽。”这是城关镇为宣传“清洁家园活动”而编的顺口溜。该镇确立了“六个一”的工作目标,即营造一种人人参与的氛围,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建设并稳定一支专业清扫保洁队伍和管理队伍,形成一套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制定一个长远规划,扎实稳步推进清洁家园活动。
为了社会和谐而“战”
文明县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可见,这项工作抓好了,社会就和谐了。
为了把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县委、县政府明确了重点工作和目标。
——抓好八项工作。优化政务环境,突出抓好创先争优、反腐倡廉、政务公开等工作;优化法治环境,大力开展普法教育、依法行政、劳动维权、法律援助等工作;优化市场环境,重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完善投诉处理机制等;优化人文环境,积极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全民读书活动,大力宣传市民文明公约;优化文化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和网吧整治,净化荧屏声频,严厉扫黄打非等;优化生活环境,加快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改善城市卫生状况,清理不规范广告牌匾、门头字号和沿街广告,加大对城市“牛皮癣”打击清理力度,及时拆除、维修、更换有碍市容市貌的违章构建和破损的公共设施;优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黑除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优化生态环境,着重抓好城市绿化、卫生保洁、污染减排等工作。
——开展四项整治。整治市容市貌,依法拆除违法违章建筑物;整治城区卫生环境,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制、责任区包保制,严治乱泼乱倒、乱排乱放、乱吐乱丢、乱贴乱画;整治交通秩序,规范交通标志、标线,完善交通设施,坚决制止交通违章和车辆乱停乱靠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整治市场秩序,抓好流动摊贩、夜市的整治,杜绝占道经营,出店经营;整治农贸市场,实施划行归市。
——突出六个重点。垃圾处理:利用以奖代补资金,建立垃圾收运系统,达到村庄整洁。污水处理:在污水处理厂上游的村庄通过建设管网与主管网连接使污水集中处理,不能集中处理的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处理污水。饮用水源保护:重点是在城区饮用水源地龙坝镇瓦楼沟、廖家岭建设水源保护防护栏2500米,水源保护警示标志17个。农业生态示范建设:重点在敖家坝、邓家坝、后坝、大裕村开展清洁种植和清洁养殖示范,并配套沼气、小型畜禽污染防治等配套设施。工矿污染治理:重点整治龙坝草场坝新华煤矿。培植连片整治示范亮点:包括敖家坝示范片区、邓家坝贡米基地、廖家岭和瓦楼沟水源保护示范区、水寨子蔬菜种植示范园、大石门生态家园示范区等。
争创省级文明县城的攻坚战已经打响,这场“战役”必定是一场胜战:碧水蓝天的家园,文明共享的愉悦,物我和谐的愿景,指日可待!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