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郭元江)“这是我家的土鸡蛋,有需要的联系我。”日前,鄂坪乡张湾村梁骏在朋友圈打出广告。
梁骏曾经很贫困,精准扶贫工作启动后,他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梁骏发展种养业增收致富,日子一天一个样。定项目、筹资金、建设施、销存货,驻村工作队一路扶持,只用了一年时间,梁骏便光荣脱贫。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我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论述,聚焦“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总体目标,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将党员干部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最前沿。
围绕“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县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下足“绣花功夫”,因村因户施策,坚持精准帮扶、精准发力,用忠诚和担当描绘出决战脱贫、决胜小康的时代画卷。
选好人,尽锐出战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县城市管理执法局副局长袁波,办事能力强、群众基础好,被组织派驻天宝乡龙滩村,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在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龙滩村的路通了,灯亮了,水入户了,环境美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一路攀升。
根据中央指导意见和省、市总体部署,2014年9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对全县117个贫困村开展“双包双建双带双促”活动,即“四双”帮扶: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建农村基层组织,帮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
按照“选优配强”和“应派尽派”的原则,县精准扶贫作战指挥部把具有帮扶能力的单位全部纳入驻村帮扶。县委组织部将优秀党员干部选派到重点贫困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切实发挥脱贫攻坚“领头雁”作用;共整合各级干部职工8000余人,让每个贫困村都有包保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包保责任人,实现领导包乡镇、部门包村、职工包户全覆盖。
通过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截至2020年4月底,全县共派驻驻村工作队330支、工作队员1025名,其中省直工作队3支、市直工作队10支、全县119个县直单位组建工作队134支,18个战区选派工作队183支;共选派贫困村“第一书记”147名。
战旗猎猎,号角声声。驻村帮扶工作队员和驻村第一书记纷纷立下“不脱贫不收兵”的军令状,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管好人,扎根一线
驻村帮扶工作队,既要派得出去,更要驻得下来。
2019年6月的一天,县暗访组暗访发现,年初以来,某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很少到联系村开展工作,两名驻村工作队员每月驻村时间不足20天。该单位因为驻村帮扶流于形式而被媒体曝光,相关责任人分别受到相应处理。
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我县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和管理体系,锻造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驻村“铁军”。
严格考核标准。出台《竹溪县“四双”帮扶工作考评细则》,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年度考评,同步纳入精准扶贫和基层党建考核,对排名前10位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直接确定为优秀等次,对排名后20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驻村第一书记分别予以集中约谈和通报批评。
严明考勤纪律。推行“日签、周结、月评、季查、年考”机制,要求驻村干部脱产驻村,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每周驻村“五天四夜”,每天微信GPS定位签到;脱贫攻坚期间,驻村工作队一律实行属地管理,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调配。
严肃督查机制。采取听、查、考、访、谈等方式,对各级驻村帮扶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履行职能、落实制度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对驻村帮扶工作落实情况开展专项巡查,及时书面通报或媒体曝光,严肃追责问责机制。同时,聚焦各类问题,实行销号管理,做到举一反三。
严密保障体系。县政府每年预算工作经费,为驻村工作队员足额及时发放各类补助,并为个人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开展谈心谈话活动,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爱扶贫干部。
管理有方,保障有力,广大帮扶干部投入扶贫的热情日益高涨,致力扶贫的干劲不断迸发,真正做到安心驻村,用心帮扶。
用好人,倾情奉献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顺风雨村位于兵营镇东南部,是典型的偏远贫困村。在县融媒体中心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村里先后建起食用菌、茶叶、黄花、苗木等各类产业基地,村民依托种养业增收脱贫,水、电、路、网等设施得到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我县通过培训提升、正向激励、典型引路、载体搭建,全面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和活力,提振不脱贫、不脱钩,不摘帽、不松劲的决心和士气,不断加快整县脱贫进程。
对各级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开展分层分类培训,采取集中或分散的形式,由各战区和各帮扶单位组织落实,进一步提高帮扶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帮扶成效。
每年七一建党节,县委、县政府都要对优秀第一书记、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优秀帮扶干部进行表彰,并向上级推荐表彰。同时,创新干部考察机制,一批在脱贫攻坚一线历练出来的优秀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充分利用县级融媒体,持续开展“我的扶贫日记和扶贫故事”展评活动,分享扶贫故事,宣传驻村典型,涌现出李杰、袁波、赵成、田献章等一批优秀帮扶干部,成为各级驻村干部学习的榜样。
县“四大家”领导率先垂范参加“户户走到”活动,战区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带头遍访辖区所有农户,全县所有包户干部每季度至少进村入户开展结对帮扶1次以上。各级领导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走进帮扶对象家中,同吃、同住、同劳动,帮助找准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规划、选对致富产业、对接市场主体,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人”和脱贫奔小康的“领路人”。同时,围绕“消费扶贫”、“大走访、送温暖、助脱贫”等活动,为农户推销香菇、土豆、土鸡蛋、土猪肉、野蜂蜜、贡米等农特产品,拓宽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渠道。
贫困村旧貌换新颜,贫困户迈上小康路……在各级驻村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带领下,全县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如期实现整县脱贫摘帽目标,与全国人民并肩同行、共赴小康!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