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邓生胜:闯荡商海数十载 返乡创业逐富梦

时间:2020-09-26 16:21:17      字体:  打印  播放

18年前,他“东南飞”,外出务工、创业,在广东拥有公司;18年后,他思乡心切,选择“南北两栖”,一半时间在广东经营公司,一半时间在家乡打理合作社,发展农业做泡菜,带动乡邻致富。

“白露前后正是制作泡菜的最佳时期,每天用工10余人,摘辣椒2000多斤,目前已采收黄皮椒2万多斤。”10天前从广东乘飞机回竹溪的邓生胜,连日来异常忙碌,一边组织工人采收辣椒,一边泡制酸辣椒。

1980年出生的邓生胜,泉溪镇瓦房沟村二组村民,1999年考入郧阳师专,成为本村有史以来进入高校的第二位大学生。以前因家庭贫困,在大学生时就开始做生意,到学生宿舍兜售牙膏、牙刷、香皂等日用品赚取生活费。每逢寒暑假,既是邓生胜为回家车费发愁的日子,也是他赚“快钱”的时机。

“在丹江读书的老乡较多,放假时就组织包车,一个学生可挣5块辛苦费,一般能组织四五辆大巴车运送学生返乡,可挣四五百元。”谈及大学时光,邓生胜自豪地说,每年底,基本上就可以为家里挣点买年货的钱。

2002年大学毕业,学习计算机的邓生胜,本可以留在竹溪县城当老师,可他向往外面的世界。

经学长介绍,邓生胜到广东务工。先从车间普通工人干起,三个月后被调到销售部门,出去跑业务。因吃苦已习以为常,邓生胜的销售业绩很突出。之后升为业务部门负责人、两年后就干到销售副总经理。

积累了一定资金和人脉资源的邓生胜,本可以在公司有更好的发展,但他不满足在公司的安稳日子。决定自己干,于是成立了众智网络有限公司,很快就发展起20多人的团队,承建的工程项目也络绎不绝,年收入过100万元,并娶了广东的老婆,过上让人羡慕的幸福日子。

转眼他在广东发展已10多年,曾几次接父母到广东一起居住,可父母不习惯大城市的生活和气候,坚持在老家山区生活。2014年父亲生病,医治无效去世,老家只留下60多岁的母亲。在外发展小有名气的邓生胜,一直担心母亲的生活起居。

每次回老家,也眷恋家乡的山水,同时叹息家乡的贫困落后,特别是村内盛极一时的外贸出口企业“石板矿”被关停以后,村内无产业,村民致富无项目。

2017年立春,邓生胜提前半个月从广东返乡。他精心为全村村民备了一份礼物——价值10余万元的黄花种,免费送给村民种。

可事与原违,村民都不愿“瞎子点灯”。送上门的脱贫致富门路,村民都不稀罕。只有7户亲戚种了些,怎么办?邓生胜决定自己先种,给村民做个样子。他流转土地、请人管理,每年从广东飞回来三四次专门看看黄花的长势。

2018年春节过后,邓生胜带着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亲人的牵挂,决定在家乡发展农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说干就干,他把广东的公司请人打理,自己飞回深山。流转土地600余亩土地,发展辣椒、魔芋、黄花等。万事开头难。大山里有机种植出的辣椒品相虽好,也很受蔬菜批发市场欢迎,但受交通偏远,每次要运输100多公里,路途的颠簸、挤压和上下车的碰撞,新鲜蔬菜损耗多,扣除运输费用买价就低了。

爱钻研的邓生胜,开始考虑蔬菜初加工,他把目光投向“竹溪泡菜”,并到华中农业大学请教专家,到周边考察泡菜市场和工艺。在专家的建议下,邓生胜很快锁定“泡辣椒和萝卜”。眼下,瓦房沟村稍平坦的土地都已被邓生胜种上“红杆萝卜”。

刚刚建成的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泡菜车间,被500只泡菜罐(桶)占去大半,分拣、腌制工人一派繁忙。“萝卜种下45天后就可以收割做泡菜。这批辣椒泡制好后,刚好可以用于泡萝卜。”9月12日,邓生胜在一米多高的泡菜罐子旁高兴地说,“竹溪泡菜已小有名气,目前已与知心泡菜签订了保底价收购合同,销路不成问题。”“等这茬菜泡好,我就要到广东去,又有两单生意等着完成。”就这样,邓生胜在广东、竹溪之间飞来飞去。

“在外虽然干得成功,但缺乏成就感。虽然辛苦些,但心里快乐着。”去年泉溪镇发展邓生胜为瓦房沟村后备干部,鼓励邓生胜在家乡发展产业,把蔬菜产业、泡菜加工做大做强,带领更多百姓致富。(郭军 王艳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