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扶贫日记】一位市直干部在竹溪扶贫的心路历程:我是来“挂名”的吗?

时间:2020-09-25 16:19:48      字体:  打印  播放

时间过的真快,从2018年元旦上班的第一天正式驻村,不知不觉我在竹溪县水坪镇沙坝工作、生活已近3年了。在村上1000多个日日夜夜历历在目,在我30多年的工作生涯中,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有机会在脱贫攻坚一线直接参与并身体力行,让全体村民达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我会十分珍惜。

估计是来挂个名的吧?

2018年1月2日,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我匆匆告别了家人,告别了单位同事,奔赴沙坝村,同其他队员一同开始了我的帮扶征程。

刚到村的一段时间里,感觉老乡对我有“距离”,认为换个人走、派个人来,不过是做做样子。他们陆续还听说我来村之前是市供排水监督管理处的党支部书记、主任,放弃市直机关冬暖夏凉的工作环境到农村来工作,不会是挂个名、来镀金的吧?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驻村一开始,我就把党组织关系转到村上,茶余饭后、闲暇之余,我主动接触村民,遍访沟沟岔岔所有农户,同他们交心谈心,迅速把自己融入到村集体当中,召开户院会,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宣讲政策,答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

记得刚到村那段时间,多年不遇的大暴雪一直持续。贫困户家里生活怎么样?防寒保暖措施是否到位?土危房是否会出现险情?带着这些疑虑,我同村干部顶风冒雪到贫困户家中查看。

到了龙王垭山上7组钟大爷家,老两口正烤着柴火,屋里飘荡着猪肉炖萝卜的香味。钟大爷身体硬朗,没想到我会冒雪去看望二老,他站到我旁边,很慈爱的用手扒拉掉我头上的雪花、雨水,临走时,还专门从家里给我找了个雨帽带我头上。就这样,把这些特殊困难群众挨个走了一遍,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三年来,我每月在村工作不下20天,全年驻村270多天以上,加入了沙坝村民群,村民随时有什么事情都能第一时间找到我这个第一书记,成了村“两委”班子不可或缺的“编外干部”。

十八般武艺,化解村民心结

做好群众工作是对驻村干部的基本要求。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对于那些穷山恶水、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政府采取搬迁的方式,集中安置到生活条件好的地方。

在集中安置当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郭大姐,出生于1950年6月。在安置房申报时,按照户口本上在一起生活的人口计算,她领了一套100多㎡的安置房,准备在2017年正月十二日搬家了。可在2017年10月精准扶贫开展大数据核查时,发现她姑娘已经另外买房单独居住。她1个人居住着100多㎡的安置房,群众意见很大,也严重影响了其他工作的开展。在这个问题上,也存在着我们的干部工作做的不仔细,或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做好事做好事的心理作怪。

2018年3月21日,水坪镇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一起到6组集中安置房,向郭大姐宣传相关政策,同时给她发“房户不对应”整改的文字通知。以前我也去过,1月2日我正式上班的第一天,冒着大雪同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一起到她家去了,只是她一个人经常不在家。这次机会不错,她正好在家。时间已过春分,但早晚温差较大,农户一般关着门三三两两在家烤火取暖。到家后,我们先从烤火取暖安全说起,让她注意通风,防止中毒等,也是为了缓和气氛。郭大姐忙着泡茶、洗水果。落座之后向她说明了来意,按照政策应该是什么,目前是什么,准备怎么办……给她念相关政策她不听,通知书递交给她她不接。我们又耐心细致的说服,她生气的把文字通知拿过来放到火盆上烧了。

像她这种情况,我在单位没有见过,但我能够理解。人嘛,在遇到不公平待遇时,希望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办事;但在牵扯个人利益的时候,总想满足自己的考虑,而不顾其它。我心里在想,你这不是享受着国家政策又不执行国家政策嘛。如果集中安置房分配都像你这样,那不乱套了?要认真地给她谈谈。当时应该在哪里跟她谈,选择地点的时候也是有考虑的。她岁数大了,据了解长期一个人居住,说话、考虑问题有些偏激。在她家里谈,她也不便于发火赶我们走,毕竟进门都是客。否则激化矛盾,出现其他意外,就更不好办了。说来说去,郭大姐就是不搬。我们一行把该说的都说了,告诉她在4月5日清明节前搬出来,否则将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办理。

很快到了预定的时间。4月3日,通知郭大姐及女儿、女婿到村委会。在同郭大姐谈之前,我们先同郭大姐的二女儿、女婿小范围谈了一次,初步达成共识。我们几人轮番宣传政策,同时轮番打感情牌。郭大姐仍然是不听劝告,反而把女儿女婿臭骂了一顿,女儿女婿愤愤的离开了。领导的话不听,女儿女婿的话不听,任何条件也不提,总之不搬。由于郭大姐的情绪不稳定,再谈可能还是没有新进展,我就让村干部安排个车把她送回家了。

小女儿还是讲道理的,听说“和谈”失败后就急急忙忙的回到娘家。娘俩见面后,没说几句话又谈崩了。妈撵女儿滚,小女儿委屈的哭了,说:“妈呀,我们姊妹三个没有本事,不能给你盖房子,现在集中安置给你解决了房子,你要按照政策来,不能胡搅蛮缠不讲理。你不给我们积点德,你总要给你这几个外孙女积点德……呜呜……”说到这里,郭大姐鼻子一酸,眼圈一红,也呜呜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了起来,娘俩抱着哭成一团。

别看郭大姐对女儿女婿那么不讲情面,一说起她的两个外孙女,她心理特别骄傲和自豪,不光孝顺,从小学习成绩又好,长得还漂亮,视同心肝宝贝,郭大姐甚是喜爱。人都有弱点,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也算找到了她的“弱点”。

4月17日下午,我正在起草一个材料,听到门外脚步声轻轻传来,推开门,一看是郭大姐在门外。她一见面就说:“周书记,我想给你说说心里话。”我把她让进屋,泡杯茶,听她细细道来。她说:“上次那个事,心里一时解不开疙瘩。前几天又回到娘家,给娘家大兄弟谈了,大兄弟也说让按照政策办事,要懂道理。两个外孙女也说婆婆搬家是国家政策规定,不能为难村干部和周书记。”郭大姐说,“我今天专门就是来向你说一下,我搬家,日子我尽快定。” 

抓住产业、就业牛鼻子,让村民稳定增收

产业、就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没有产业发展带动,很难脱贫;缺乏产业支撑,脱贫难以持续。

为破解沙坝村产业零散,不成规模的问题,我同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精准分析村情。沙坝村由于“两山夹一沟,一条路、一条河”资源匮乏,产业发展基础薄弱,除下打工,就剩下一点传统的种植、养殖。为了给沙坝村寻找一个适合村情的、可持续的产业,我们组织村“两委”班子以及部分党员、群众代表25人,参观了陕西省平利县长安镇中原村、龙头村和水坪镇塔二湾村的茶叶等产业。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下定了决心,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与做法,依托龙王垭茶场和九里岗茶场,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市住建局的支持,在沙坝村大力发展茶叶、果树等产业,建设村民的“绿色银行”。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单位的关心支持下,引进种植茶园建设市场主体,流转了500亩耕地,按照高标准建设要求已建成茶园350亩,为村民高质量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市住建局出资106万元支持沙坝村建设120千瓦光伏发电站,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10万元以上,为保障该村经济建设、项目发展积蓄了力量。

周书记,明年还在沙坝吗?

1000多个日日夜夜,与村“两委”班子、1500多名村民朝夕相处、同舟共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从一开始来的时候有“距离”到不把我们当成外人,而是把我们当成他们的亲人,家人,充分融入了沙坝大家庭的一员。随着精准扶贫县级、市级、省级交叉检查考核,国家普查、国家抽查以及省级精准扶贫工作效能考核等各项任务的完成,驻村帮扶工作临近收尾,从新闻信息当中,村民也了解、感受到工作队明年就会离开。

漫液沟河水声朗朗,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谋划并逐步实现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结合沙坝村实际,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全村综合发展规划;二是紧贴当地实际选择脱贫致富项目;三是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四是加大对已经建成的公共设施、设备管护力度,继续配合做好238省道提档升级工作。

不论我们在这里不在这里,有党的富民政策,有新一届村两委班子的真抓实干,勤劳、朴实、善良的沙坝村民依靠自己的双手,我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定能够越过越红火。(来源:县驻村办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