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次去向伯伯家,老远就看见宽敞的大场、红色的屋檐、白色的墙壁,整个人眼前一亮。要知道,我才接手结对帮扶他家的任务时,他家可不是这样的。
“向伯伯”叫向风敖,是竹溪县汇湾镇溜口村一组居民,2014年底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今年74岁,差不多跟我爷爷一样大年纪,我总是叫他“向伯伯”。
2017年,根据工作安排,由我接手结对帮扶他们家,是我所帮扶的7户贫困户中住得最远的一户。村干部告诉我,向风敖家在半山腰,通村公路是没有到他家门口的,第一次去他家,是由村干部带领着去的。我们穿过一大块茂密的玉米地和雨后初晴泥泞的小路,在泥泞小路的尽头,有一排很旧的土房子,他家就在最右头那里。泥巴道场、泥巴阶沿,第一次去给人的感受就是:好压抑、好愁人。
向伯伯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很好。刚开始包保联系他们的时候,两个儿子与老人没有分家,全家10口人,两个儿子及媳妇常年在外地打工,留下4个孩子和2个老人在家。
交谈中我了解到,两老喂了七八头猪,一家人的主要收入来源靠喂猪和儿子们在外务工,但两个儿子近年来也没挣到钱,有时还需要两老来接济,所以养猪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我深深感受到老两口淳朴善良、有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深感这个家庭的不易。于是我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帮助这个家庭改变面貌。
要改变向伯伯家的状况,当务之急是要通路,我及时和扶贫工作队以及村干部沟通想法,在“十个到村到户”项目的支持下,一条水泥路修到了他家门口,再次去向伯伯家入户时,我明显感觉到他家敞亮了。虽然修路占用了玉米地,但老两口笑着告诉我:“没关系,路修好了,我们再也不用雨天一脚泥了,小车也能开到家门口了。”
改变面貌的第二步是解决他家人口多住房紧张的问题,按照易迁安置有关政策,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关心下,向风敖家分到了一套125平米的扶贫安置房,于是,向伯伯小儿子一家欢欢喜喜搬进新家。小儿媳妇厨艺不错,2018年她还开起了农家乐,好几次遇见向伯伯小儿子骑着电动车回家摘菜,虽然客人并不多,但能感觉出他们脸上的喜悦。
虽然小儿子一家搬出去了,但向伯伯的生活压力并没有减小,每每看到还在辛苦劳作的老两口,我的内心总是有些不忍,我又帮着谋划他的养猪产业。向伯伯喂了好多年的猪,他家的猪都是用自己种的包谷和红苕喂,肉质好,每年买的人多。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肆虐,他家的猪也没有逃过厄运,基本上都死掉了或按要求处理掉了。我在给两老宽心的同时,也积极联系售卖小猪仔的商家,鼓励他们等猪瘟疫情过了,再买点猪仔回来喂。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我再次来到向伯伯家,看到猪圈里又有了三四头猪,有两条已经过百斤了。向伯伯告诉我,那条大一点儿的猪准备以后杀了卖,小一点儿的继续喂,都是“瘦猪种”,不怕喂肥了不好卖。
眼下,在精准扶贫危房改造政策支持下,向伯伯家面貌一新,白墙红瓦、宽敞的道场,明亮的铝合金窗户、干净的水泥地面、还有新买的挂壁大彩电,让我仿佛看到了在党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下,好多像向伯伯这样的家庭改头换面、焕然一新。我也仿佛看到了向伯伯一家其乐融融、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临走的时候,向伯伯告诉我:“还要再盖一间洗澡间,猪圈也要再扩建,还要再多喂点猪。真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要不然,我的日子哪有现在这么好啊。”从他的话中,我能听到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是啊,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许多贫困人口改变了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们还真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来源:县驻村办)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