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脱贫故事 | 烟农周从茂“烤”得幸福来

时间:2020-09-05 19:54:43      字体:  打印  播放

9月3日清晨,薄雾笼罩着天宝乡蒿坝村6组扇子坪,泛黄的烟叶一眼望不到边,8、9名烟农正忙着打烟,一名皮肤黝黑、敦厚壮实的中年人,将一捆捆绑扎结实的烟叶往三轮车上搬,他就是该村烤烟种植农户周从茂。

11

50岁的周从茂是蒿坝村5组村民,全家共6人,2014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岁刚出头的周从茂便出门务工,先后在贵州、北京、天津等地挖铁矿石、打隧道、搞建筑……一晃就是近三十年,可家庭并不富裕。

“听说村里有很多人在家种植烤烟脱了贫,不光是本村的还有外村的都来种植烤烟,我想别人能致富我也能,于是就回乡种植烤烟。”周从茂2017年春节后和家人商量,决心在家种植烤烟。

22

在帮扶单位和乡村干部的鼓励下,周从茂流转了5户村民的土地,当年发展烤烟40亩。发展烤烟的土地落实了,启动资金却成了烦心事。得知这一消息后,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主动上门帮助申办扶贫贷款,5万元贴息贷很快得到落实。万事俱备,老周一门心思扑在烤烟地里,当年除去人工、种料等投资,不仅还清了贷款,还攒下4万余元。

“第一次种植烤烟,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收入不算多。”周从茂说,发展烤烟不仅要有合适的土地,在田间管理、烟叶烘烤、烟叶分级等方面也是一门技术活。

33

今年,老周发展烤烟规模依旧保持在40亩,烟叶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走进烟叶烘烤房,一捆捆已经烘烤好的“黄金叶”有序堆放在一边,老周拿起一两片金灿烂的烟叶仔细端详,喜上眉梢,全年收入有望突破10万元。

周从茂通过勤劳的双手托起了全家人甜蜜生活,也要得益于妻子张青兰的大力支持。种植烤烟除了娴熟的技术,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每逢烟地整理、打烟叶、编烟杆时,经常需要早出晚归,妻子张庆兰不仅要忙农活,还要为请来帮忙的十几位村民准备可口的饭菜。

44

周从茂和妻子勤劳朴实,他们的品行也深深的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一个孩子。在老周家还有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每当他和妻子农忙晚归时,孩子们放学回家就会陪奶奶聊天,帮助照料理家务。老周的大女儿已在市内高校读书,暑期期间也没有闲着,在烤烟棚里编杆、上烟都有她忙碌的身影。

奔富路上大家一起干。自周从茂发展烤烟以来,长期务工的10余位群众大多是本村年老一些的富余劳动力,部分时间可达到20人,年人均可增收5000余元。“明年计划再流转村内的一些空闲地,发展烤烟规模达到50亩左右,同时带动附近村民在门上增收!”周从茂说。

55

“天宝乡气候湿润,环境宜人,我们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大力发展烤烟、茶叶、生漆、畜牧等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社带动、培植种养大户、巩固基地规模、建立扶贫车间(作坊)等途径,仅烤烟一项产业全年种植规模1600余亩,可实现烟叶产值500万元,带动全乡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务工增收,让金黄色的烟叶实实在在变成烟农手中的黄金叶。”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说。(郭军 吴荣平 周元静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