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要闻 > 正文

扶贫故事 | 老邱一家子

时间:2020-08-31 08:41:08      字体:  打印  播放

竹溪新闻网讯  “老马,我们到邱世友家去看看。”我对我们单位派驻在水坪镇张家河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马礼波说道。

老邱一家是勤劳的,妻子周凤菊1955年生,在家干农活,一天到晚忙,忙完坡上忙家务,一把火,一身泥。在我结对帮扶的两年多时间里,每次家访时,她一般就在承包农地、菜园忙活,就是下雨天,也多在门前菜园里。在我多次家访后,她告诉我:“家庭是从筷子建起的。年轻时条件差,只能勤跑苦作,否则只能受穷,现在政策这么好,党和国家这么关心,没有理由不勤奋。”

儿子邱泽军多年在江苏务工,疫情期间,邱泽军只能在家帮父母打理庄稼。在此期间,我们两个通电话,他多半没有马上接听,只有在吃午饭或者天黑之后有空了给我回话,说的最多的内容,一个是疫情防范,一个是今年怎么办,一家老小6口人,开销不小,很是着急。我也给了他一些建议,比如掌握疫情情况、经常与原企业沟通、扩大消息范围等等。同时,我也坚持把我知道的政策、信息,及时告知他,在我县疫情解封后他打电话告诉我,让我放心,他已到江苏张家岗务工,家里都安顿好了。

老邱儿媳妇周芳是广西人,与儿子邱泽军在务工时恋爱结婚。随着两个女儿长大,现在周芳的主要任务是照看着两个女儿上学,周芳是一个较有见识的女人,我们拉家常时,她反复强调的是要让孩子好好读书。

老邱跟爱人周凤菊同年,自小就生活在张家河。老邱给我的印象,一般都在县内务工,风雨无阻,我家访时问老邱在哪儿,他爱人周凤菊就两个答案:“在给某某干活;在自己地里干活。”

去年有一次家访,我正好看到他在帮邻居建房。邻居说:“老邱人实在,做事凭良心,附近人家有什么活都愿意请他。”老邱背有点驼,耳朵听力不太好,说话很少。但谈到近几年的变化——吃的不愁、穿的不愁、家庭面貌以及漂亮、聪明、懂事的两个孙女,总会情不自禁地会心一笑。

年龄大了,老邱也担心自己身体不太好,妻子也有慢性病,年龄一年老一年,做不了事了,儿子的负担、家庭的负担会很重。鉴于他夫妻两个身体差经常吃药,家庭收入渠道单一,家中6口人,去年经过评定将他们夫妻2人纳入低保范围。记得第一次领到低保时,他对我说:“党和国家这么关心,这么帮助,我们没有理由不更勤劳。”

“您来了,屋里喝茶。”老邱老远给我打招呼,转身把我们往家里领,手上捧着从篱笆上摘下的丝瓜、苦瓜等蔬菜,道路两边是整整齐齐的篱笆墙,上面挂着丝瓜、苦瓜,翠绿翠绿的,生机勃勃,十分惹眼,水泥院坝平整、干净。老邱爱人周凤菊闻声从屋里来到院坝:“贵客,贵客!堂屋坐,喝茶!”

堂屋里,椅子有序摆在两边,家具简陋但窗明几净……这和我上一次家访看到的景象大不相同。之前,一家人忙碌的时候,堂屋里摆的随处是麻袋、框子、粮食、瓜果、桌子、椅子等杂物,灰尘也随处可见,几年都没有什么变化。去年年底走访慰问时,因为天气不好,他和爱人刚好在家,我们也说了很多话,谈到幸福生活标准时,他说:“要有钱用,有房子住,孩子能好好读书长大有学问等等。”我说:“老邱,还应该加一条——就是把屋里屋外的环境卫生搞好,到处都是整整齐齐的、干干净净的,心情好,身体会更好,日子才会更幸福。”老邱俩人扭捏一笑:“乱七八糟的是怪丢人的,是要把屋里屋外彻底收拾一遍。”

看着无声但有着丰富色彩的变化,喝着老邱自家中的绿茶,在欢声笑语中拉着家常,我由衷的欣慰。今年的疫情百年难遇,老邱家面临着与千家万户一样需要克服的难题,但我像老邱一样有信心,天不负人!岁月静好!(故事作者柏国宾,系县委编办在水坪镇张家河村的帮扶干部)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