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从城区驱车颠簸2个多小时,我初次来到了天宝乡龙滩村。村委大院门口旁坐着一排老乡正在聊天,看见我们几个下车,交头接耳议论:“看他们长得白白净净的,是哪家娃子回来探亲了吧,怎么没见过咧?”在老乡们的议论声中,我拼命压制住由于晕车带来不适感,在晕头转向中第一次走进了龙滩村村委会,接到了人生中第一次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我当时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这里真是太远了,我一定要扎扎实实做好帮扶工作,下一次再来的时候要跟老乡们打成一片,真正做到坚守初心促脱贫。”
第一次看到我的扶贫户叶当华的时候,我是很震惊的,他的皮肤黝黑,身上穿着破旧的衣服,两条腿上沾满了泥浆。通过走访,我知道了他的具体情况,让我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更是一种希望,每一个贫困户家里都有着不可言说的悲伤和无奈,如果没有走进贫困户家中,没有亲眼看到过他们生活的样子,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贫困家庭,深刻地了解他们的真实困难,更体会不出他们对于摆脱贫困有多么强烈的渴望。
叶当华因为早年间出门打工,在工地里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在一次作业中,把自己的耳朵炸伤,导致耳朵失聪,当时他才十几岁,由于一个人在外打工,没有钱及时治疗,随着年纪的增长,他的耳朵完全听不到了,在安静的世界里,他渐渐的也忘记了怎么去和人交流,怎么发声,以至于变成了现在的聋哑人。在他一边比划一边跟他的弟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年轻时候的这场灾难让他的悲剧一直延续到了如今,因为他是聋哑人,又没有什么文化,找不到工作,只好去最脏最累的地方做苦力,这也是为什么我看到他是这样一幅不修边幅的样子,也正因如此没有哪家姑娘愿意跟他在一起,而现在年龄大了以后,身体也劳累成疾,渐渐做不了太重的体力活,长年一个人住在山上的老屋中。他的弟弟看到哥哥生活如此困难,才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生活,给了他起码的生活保障。“还好你们来了,也是他运气好,赶上了好时候,不然我真不知道他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叶当华的弟弟说完眼圈红了,而旁边的叶当华看到弟弟眼角湿润,自己也抹起了眼泪。
听着他们的故事,我的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辛酸和无奈,第一次走访临走时,我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并告诉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需要及时告诉我,我一定会尽心尽力帮忙。
回到村委会以后,我及时跟驻村书记汇报了他的情况,及时给他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又经过正常程序申报后,让他享受了医保、养老保险等政策。并和驻村干部从改善他的居住和生活情况方面着手开展工作,为他制定了兜底保障措施,并前往超市自掏腰包给他买了米、油以及换季衣服等急需的日用品,让他感受到来自我们的温暖和我们这颗真正要帮助他的决心。
经过数次沟通和帮扶以后,2017年我和同事一起去走访叶当华时,他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站在宽敞明亮的新居门前,看到我们时,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的比划着,让我们参观他的安置房。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我也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和欣慰感。2017年叶当华跟着弟弟出门打工,前往青海还有成都,年底驻村工作队让我们在走访时通知扶贫户将务工收入明细及证明、车票提供给村委会,以便发放务工奖补。可叶当华无法沟通交流,为了让他享受到务工奖扶,我为此专门去跟在家留守的弟妹联系,让她帮忙准备资料,几经辗转终于收集了他的务工资料,最终拿到了务工奖扶4000元。2019年,叶当华的各项收入加起来已达到47216元,达到了脱贫标准。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也不再一筹莫展。在一次走访中,我们在超市买好了菜,借叶当华弟弟家的厨房,为他们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在饭后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叶当华不停的向我鞠躬道谢,那一刻我深深的被触动了,他就像自己的亲戚一样,让我感动又温暖。
在四年多的帮扶时间里,在这一次一次的往返中我丰富了自己的阅历、磨练了自己的意志、提高了自己的本领、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有幸参与扶贫攻坚工作,感触良多,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故事,但在与贫困户一次次接触中,在柴米油盐与鸡毛蒜皮中,给到他们帮助,解决一些麻烦,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期盼,我的心里就感觉到有满满的充实感、成就感和获得感。不负韶华,坚守初心助脱贫,我想我一定会继续坚持下去。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