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林业战区处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所辖管的17个村,均存在基础设施薄弱,自然及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产业发展滞后等情况,经过五年脱贫攻坚实施,林区农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村庄靓了,环境美了,林农富了。
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道路中,我县林业系统广大扶贫干部展现出了一名新时代务林人的使命和担当。五年间,他们扎根在国心之巅,护林扶贫两不误;五年来,他们坚守扶贫阵地不换岗,心怀为民情怀;五年里,他们真心帮扶贫困户不抱怨,脱贫致富奔小康。
国心之巅“扶贫精”
陈春军是县林业战区源茂林场一名扶贫专干,至今从事扶贫工作整整5年。5年来,他始终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扎根大山,埋头苦干,默默工作,不求回报,深受同事及林农好评,别人称他是“扶贫精”。源茂林场位于中国自然国心鸡心岭山脚下,现有林农389户1175人,其中贫困户有339户999人,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作为一名熟悉林场情况的老职工,陈春军同林场场委会一起用一个月时间走遍了全场14.1万亩山山水水,沟沟岔岔,进村入组,同林农同吃同住,逐村逐组逐户摸清掌握所有居住在林场的林农家庭人口、收入、存在困难等实际问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作前期准备。
贫困户刘章明是陈春军的包保户,他的妻子齐远芳不幸得了糖尿病,陈春军多次上门看望,并积极主动向她宣传可以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上传病情和贫困情况,借助这一平台筹措资金,用于解决看病费用问题。在他的帮助下,齐远芳成功在网上注册信息,陈春军还把救助信息通过手机微信发到林场微信群、林农微信群、亲朋好友微信群中,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片爱心,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共募集到爱心善款5000多元。受到帮助的齐远芳逢人便说:“陈同志是林场的好干部,帮我们解决大麻烦。”只要村民有事找到他,陈春军便放下手中繁忙的工作任务,耐心给他们一一作出答复。有时遇到情绪激动,言语过激的村民,他总是面带微笑,不卑不亢,细心做好政策的解释工作,激励他们靠自己的勤劳双手,摘掉贫穷的帽子。已经在源茂林场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2年的陈春军,每一户林农家庭居住地、户主姓名、家里基本情况他都能说得出,林农都喜欢与他打交道,到林场办事,只找陈春军。
结合场情民意,陈春军与工作队员们认真研究林场的优势,制定了以外出务工、特色产业、食用菌带动、农村电商、农家乐等为主的脱贫规划,带动了林场贫困户积极参与脱贫产业的发展。常年有60余户贫困户种植烤烟,18户种植核桃,28户养殖牲猪,40户养殖蜜蜂,91户参与食用菌产业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户户有主导产业、人人有事干、家家能增收的效果,进一步稳固发展脱贫成果,全场339户999人实现了脱贫。
精准扶贫“活字典”
我县林业战区管辖着8个国有林场17个行政村1219户3688名贫困对象的精准扶贫工作。李峰作为县林业局扶贫办的一名信息员,他对精准扶贫业务知识掌握、扶贫系统运用、扶贫资料收集整理等情况了如指掌,在林业系统战区中得到了大家一致认可,人人称他为精准扶贫工作的“活字典”。精准扶贫是一项民生工程,对扶贫政策掌握的熟练程度,不仅决定工作水平,更关乎扶贫工作成效。
在日常业务繁重的情况下,李峰没有任何退缩,而是认真思考和钻研,对照扶贫政策文件,他加班加点反复研究,还主动大胆的向县扶贫作战指挥部相关同志们请教学习,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业务好手,在承担上传下达的工作中,逐渐得到林业战区所辖8个林场信息员的高度认可,被评为“业务标杆”,只要有人问起扶贫政策,他总是乐于解惑答疑,从不推诿。李峰作为林业扶贫战线上的一名专干,对各林场的实际情况熟知,他积极协助战区指挥部制定了《竹溪县林业局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竹溪县林业局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竹溪县林业局“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方案》等一系列扶贫方案、规划。明确8个林场精准扶贫各阶段工作重点,确保全系统精准扶贫工作有序推进。同时,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会同其他同事一起对各林场精准扶贫业务工作进行督办检查,确保如期完成扶贫工作任务。
在“十个到村到户”周报、月报,大数据核查,各级巡视、巡察、考核、督查、评估反馈问题整改,贫困户动态管理,全员普查等工作中,经他手审核、汇总、起草的报告、方案,修改的资料不下上万条,但他做到了几乎零差错。8个林场干部职工年龄老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门从事扶贫工作人员严重不足,文化程度不高,扶贫工作开展起来跟不上全县的节奏。李峰顶着工作压力,白天忙于各类表格的汇总、审核、上报,晚上则研究扶贫政策、口径,因为他坚信,只有自己把政策和要求搞懂搞透了,下面8个林场的扶贫工作才能开展的好,少走弯路和少做无用功。
特色养殖“带头人”
双竹林场狮子垭分场山场资源丰富,地域辽阔,林草茂盛,适合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建档立卡贫困户翟绍清,在林场以及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通过扶贫政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他还积极带动村内贫困户发展养牛产业,增长经济收入,成为贫困户心目中的致富“带头人”。2015年,翟绍清在林场扶贫干部的帮助下,通过申请扶贫小额信贷5万元,又向亲朋好友筹措资金6万元,从外地购回5头母牛,30只山羊,发展养殖产业。
养殖初期,没有经验的翟绍清一边自学养殖技术,一边进行养殖,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养牛养羊“决窍”。随着牛羊养殖技术日渐成熟,他的“脱贫事业”也跟着蒸蒸日上。经过几年的养殖,他的牛群已达30余头、羊群50余头、猪10余头,常年出栏牛5头以上、羊20头以上、猪3头以上,年经济收入稳定在5万元以上,富裕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翟绍清深知在大山深处村民们对脱贫致富的渴望,他看着自己逐渐成熟和壮大的养殖产业,便想拉着同村贫困户一起干。2016年,他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竹溪县清金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加入一起进行联合养殖。有技术、有经验、有人品的翟绍清成为了贫困户眼中的榜样,他们都想像翟绍清那样通过双手致富脱贫。
正是因为有了像陈春军、李峰、翟绍清这样在扶贫脱贫道路上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的领路人,林业战区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才有了希望,脱贫的步伐迈得更加铿锵有力。
( 责任编辑:admin 新闻报料:2729868 )